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 。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 。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 。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 。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 。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 。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
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 。晚唐时期,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 。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总结了唐代七言律诗的发展历程:“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 。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 。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 。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 。”
1.《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文章插图
《登高》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
清·杨伦《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
2.《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文章插图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
3.《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 每一首都感人至深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悼亡诗都有哪些
- 教你三招对于小三的方式
- 匠心工艺美到每一寸 中国传统古建一隅顶檐斗拱院门窗
- 每一首古诗都美极了 王维20首“诗中有画”之诗
- 室内影棚如何拍出专业的影室人像 影室人像拍出精彩的方法
- 做出鲜味炒饭的小诀窍 教你做精彩香味俱佳的炒饭
- 最奇葩的贵州美食你知道吗?每一种美食都是当地人的心头好
- 属马卧室适合养什么植物
- 2022年3月5日出生女孩五行缺什么
- 神奇的风水秘密 124个风水秘密秘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