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都是千古名作 10首边塞诗人王昌龄诗词品读( 二 )


创作背景:
《采莲曲》王昌龄 古诗,古曲名 。王琦注:“《《采莲曲》王昌龄 古诗》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 。
在唐天宝七年夏天,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初次与阿朵见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 。那时候,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了一幅绝美的画面,那就是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 ,遂作《采莲曲》王昌龄 古诗 。

每一首都是千古名作 10首边塞诗人王昌龄诗词品读

文章插图
《出塞二首.其二》唐代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
译文: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
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行军》 。但《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没有《军行》一首 。历来对此诗真实作者存有不同意见 。
《闺怨》唐代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
创作背景: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
“《闺怨》王昌龄 古诗”也是一种传统题材 。梁代何逊有《《闺怨》王昌龄 古诗》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一首题作《乐府新歌应教》,其诗云:“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 。黄莺始咔即娇人 。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 。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不难看出,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受到了谢诗的影响 。

每一首都是千古名作 10首边塞诗人王昌龄诗词品读

文章插图
《采莲曲.其一》 王昌龄唐代 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
译文: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 。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