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行政区划分 张家口面积有多大( 三 )


张家口历来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长城沿线,农耕区和放牧区的分界线附近,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周边),各种文化交相辉映,留下了较多的名胜古迹,如大境门(长城四大关口之一)、清远楼(被誉为“第二黄鹤楼”)、宣化辽墓等 。此外,熏肉、圪渣(“锅巴”)饼、糊糊面、坝上莜面(由莜麦加工而成 。莜麦,即“裸燕麦”,俗称“油麦”)等,均是享誉全国的张家口特色美食 。
人文历史厚重 。
张家口历来为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自春秋以来,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商旅文化、红色文化等在此交相辉映 。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张库大道”从这里起始,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在这里诞生;民国至解放初期是察哈尔省会,革命战争年代是晋察冀边区首府,享有“第二延安”美誉 。
区位条件优越 。
张家口地处京、冀、晋、蒙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处,市区距首都北京市仅180公里,距天津港317公里 。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冀晋蒙(外长城)经济圈的交汇点 。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98公里,居全国前列;铁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后,张家口市将融入 "首都一小时生活圈" ;军民两用机场已开通运营 。现代化立体交通网,使张家口市成为连接京津冀蒙的交通枢纽城市 。
各类资源富集 。
截至2019年,全市发现矿产97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57种;风能资源丰富,储量超过2000万千瓦以上,成为全国首个获准建设双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其中赤城温泉、怀来地热国内闻名 。张家口市自然风光独特,不仅有北国的雄浑,更具南国的秀美,气候四季分明,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特别到了冬季,以崇礼、赤城为代表的坝上与坝下过渡地带,存雪期长达150多天,地形坡度多在5~35°,并且风速仅为2级,平均气温为-12℃,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滑雪场,被誉为东方 "达沃斯"。
地形地貌独特 。
张家口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将全市划分为坝上、坝下两个地貌单元 。境内洋河、桑干河横贯全市东西,汇入官厅水库 。北部坝上高原区属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占全市总面积的1/3,海拔一般在在1300—1600米之间 。南部坝下盆地是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域,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 。
张家口名字的由来
今天的张家口从南端的洋河新区到北端的大境门,东西两山之间的市区,自汉代即名为宁川,今天穿越市区的清水河名为宁川水 。
明初曾数次大规模“备边”,尤其是永乐迁都北京之后的永乐、宣德间,作为“九边”之首的宣大(宣府、大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边防更是重中之重 。张家口的名字和战略地位便由此而来 。正如许多史志载:“独石,张家二口乃宣府之项背;宣府乃京师之屏翰 。”
长城沿线地名中的“口”,一般是指修筑长城时经过的天然水口或自然通道,张家口的“口”就是指宁川水口,即宁川水(今清水河)出崇礼深山之后,在今市区北端长城经过的东西太平山(古称东西高山)之间形成的天然水口 。
修筑长城,不能封堵天然水道,只有驻兵把守,若派兵驻守,就要有名字,而该水口附近有张姓人家居住,便取名“张家口” 。长城沿线这样的名字很多,诸如:潘家口、刘家口等,又如古北口、喜峰口、独石口、常峪口、马市口......从此,穿越长城的宁川水口便得名——“张家口” 。
初,守张家口之兵驻宁远堡或右卫城,但都较远,如有急情,不利防御,遂于宣德四年(1429年)在距该水口三里许的西南方向筑军堡,又名武城,以驻兵守“口”,因该堡所守之“口”名“张家口”,故名张家口堡,隶万全右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