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天才少女”谷爱凌,瑞幸将获得“重生”?2年自救:交了12亿罚款( 二 )


退市后 , 全国4000余家门店仍在正常运营的同时 , 瑞幸内部上演了一场剧烈的人事“地震” 。
2020年7月13日 , 瑞幸发布公告 , 陆正耀的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职务由董事会董事及瑞幸咖啡前代理首席执行官郭谨一接替 , 且新增四名独立董事 。
回看过去 , 陆正耀曾是瑞幸发展史上的支柱型人物 。 2019年5月 , 他与曾经的商场好友——大钲资本董事长黎辉、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 , 共同扶持成立仅18个月的瑞幸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 , 创下了中国企业上市的最快纪录 。
谱写出这一上市神话的陆正耀自然不甘被踢出局 , 种种迹象表明 , 陆正耀至少两次出手 , 试图回归瑞幸——
2021年1月7日 , 有消息称 , 瑞幸咖啡七位副总裁、所有分公司总经理和核心业务高管签署联名信 , 集体请求罢免瑞幸咖啡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 。
对此 , 郭谨一在全员信中表示 , 该举报信是由陆正耀、钱治亚等组织并起草的 , “部分员工不明真相 , 被裹挟签字” 。 随后的内部调查结果证明了举报信中关于郭谨一贪污腐败等问题均不属实 。 陆正耀第一次反攻夺权失败 。
2021年9月 , 有媒体报道称 , 有投资公司以陆正耀“关联方”名义试图收购瑞幸股权 。 1个月后 , 瑞幸发布公告表示 , 内部通过了一项股东权益计划 , 保护公司股东的利益 , 也防止原管理层“曲线回归” 。

搭上“天才少女”谷爱凌,瑞幸将获得“重生”?2年自救:交了12亿罚款

文章图片
图2/4
瑞幸咖啡成都某新开门店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刘雪梅 摄
随着内部夺权大戏结果的逐渐明朗 , 瑞幸在门店业绩上也恢复了生机 。
瑞幸咖啡财报显示 , 2021年第三季度 , 公司总净收入23.5亿元 , 比上年同期11.43亿元增长105.6%;净亏损2350万元 , 相比上年同期净亏损17.1亿元大幅收窄 , 亏损收缩98.6% 。 平均每月交易客户数量1470万人 , 同比增长79.2% 。 截至三季度末 , 门店总数量增加至5671家 , 其中自营门店4206家 , 较上年同期增加6.4%;联营店1465家 , 较上年同期增加66.7% 。
从数据来看 , 瑞幸已然扭转局面 , 重新站了起来 。 当时多位业内投资人猜测 , 瑞幸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 , 下一个目标可能是重新上市 。
逼死瑞幸?它从未被放弃
从瑞幸的起死回生之路上也可以看出 , 瑞幸从未被真正舍弃 。
“我坚信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是成立的 , 瑞幸咖啡自运营以来每年的营收都在持续增长 。 ”2020年5月20日凌晨 , 陆正耀在道歉声明中的语句 , 言犹在耳 。
除了陆正耀的拼尽全力试图回归之外 , 2021年4月 , 大钲资本领投瑞幸2.5亿美元 , 这笔投资以认购高级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落地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自财报造假风波爆发以来 , 自始至终 , 退市只是资本端的一个影响 , 而理性的投资者和债权方索赔都不会真正逼死瑞幸 。
“如果逼死瑞幸 , 一来 , 债务索赔就没有希望了 , 二来 , 瑞幸在过去时间内投入大把资金打造的品牌、运营 , 也就失去了价值 , 作为股东 , 历史的投资也都打了水漂 。 从整个时间成本到投入成本来说 , 逼死瑞幸都一定得不偿失 。 也正是因此 , 大家会给瑞幸时间 , 让它去进行恢复重整 。 ”朱丹蓬说 。
通过两年来的调整 , 目前 , 除了在业绩上重现生机之外 , 已从纳斯达克退市的瑞幸 , 在粉单市场的表现也称得上良好 。
据媒体报道 , 1月27日 , 瑞幸控股股东大钲资本宣布完成对毕马威所托管的、前瑞幸创始人陆正耀及其管理团队所持有的3.83亿股瑞幸股份的收购 , 二级市场迅速予以回应 。 1月28日开始 , 瑞幸粉单股价连续两日上涨了10.23%和16.79%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