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领域 , 人们为了“防抖”可是没少下功夫:不仅摄影师们要练就“铁腕” , 人们还开发出了各种专门的防抖设备 。

文章图片
图1/12
然而 , 无论面对多么高端的人工防抖技术 , 人们总还是会回想起一种剑走偏锋的解决方案 。 它返璞归真、纯天然、低成本、操作简单、效果拔群……对 , 那就是——
“ 绑鸡头上 ”

文章图片
图2/12

文章图片
图3/12

文章图片
图4/12

文章图片
图5/12
在那些传遍网络的动图中 , 稳如泰山的鸡头总会占有一席之地 。 甚至还真有网友对“鸡头摄像”的稳定性进行了评测 。 比起人手持和头戴摄像机 , 鸡头拍下的画面确实更稳定 , 不过无法控制鸡往哪边看成了这套设备的硬伤……

文章图片
图6/12
鸡头为什么能防抖?这种“种族天赋”有多厉害呢?
鸟头防抖有多厉害?
在鸟类当中 , 头部“防抖”是非常普通存在的现象 。 除了鸡头 , 鸟头“防抖”的例子还有很多 , 比如那些一边行走一边“点头”的鸽子 。 它们可不是为了走出最摇摆的节奏感 , 而是要让自己的头部在行进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稳定 , 然后再chuā地一下换到下一个位置 。

文章图片
图7/12
鸟类对于空间变化的感知很敏感 , 只要头部发生了微小的位移 , 它们就能够通过视野中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感知出来 , 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 行走中的鸽子头部在“稳定期”的位移能控制在0.5毫米以内 , 而那些特别依赖空间判断的鸟类物种 , 比如蜂鸟、翠鸟以及茶隼 , 它们的“防抖性能”还会更高 。

文章图片
图8/12
悬停在空中的蜂鸟就是头部稳定的绝佳案例 | BBC Earth Unplugged
视觉防抖?其实你也行
一般认为 , 鸟类稳定的头部是为了保持稳定的视线 , 在动物界 , 这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 当动物个体处于某种视觉环境中时 , 它们往往都会本能地将自己的视野中心锁定在某个点 , 或某一个物体上 。 如果你试试左右转头 , 也会发现自己的视线多半不会跟随着头部徐徐移动 , 而是从稳定的点跳到下一个点 。
保持视线稳定对动物的生存很有好处 , 因为消除视线晃动的干扰 , 就可以更容易地分辨出真正在移动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一顿午饭 , 一位不怀好意的竞争对手 , 或者一位来势汹汹的捕食者 。 我们其实也一样有调节视线稳定的机制 , 只不过人类的“视觉防抖”更多依靠灵活转动的眼球 。 因为飞行对视觉的依赖性 , 鸟类的眼球十分发达 , 以至于几乎挤占了眼眶内所有的空间 , 而与此同时 , 它们的眼球运动则会受到限制 。 所以当鸟类想要调整视线时 , 它们就要依靠灵活的脖子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