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经过龙骨甸大桥时火车鸣笛30秒,火车频繁鸣笛有何意义?

与汽车喇叭声相比,火车鸣笛声总是“震耳欲聋”,对此不少挨着铁轨的居民们都感到十分困扰,那火车究竟为什么要频繁鸣笛呢?

为何经过龙骨甸大桥时火车鸣笛30秒,火车频繁鸣笛有何意义?

文章插图
汽车在遇到特殊情况或路段时会被禁止鸣笛,但是火车鸣笛声却不一样,它有着非常关键的交通作用,而且还有着明确的技术管理规范,与普通的公共交通信号有着很大的区别 。
铁路信号一般分成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两种,而火车鸣笛声就是属于听觉信号 。听觉信号通过听觉的传播让火车列车员、车站管理员、行人等群体都能够快速获取到火车相关信息,并且也能够利用声音传达一些特殊情况的指令,让相关人员尽快做出应对措施,保证列车安全顺畅的行驶 。
而火车频繁鸣笛主要有三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可以利用不同的鸣笛声来保持有效的沟通,让列车和车站的工作人员可以快速达成交流,从而做好列车安全进站准备;第二个作用是可以提醒在火车铁轨周边活动的居民或者是在车站等候列车的乘客,火车即将经过或者到站,让他们在安全线外等候;第三个作用是可以避免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国的铁路网分布十分密集,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有些公路和铁路会相互交叉在一起,而且还有些居民区也处在铁路的边上,这便会给火车的安全行驶带来非常艰巨的考验 。
这种时候,火车的鸣笛声便成为了马路上的红绿灯,一旦火车的鸣笛声传来,不管是公路上的机动车还是铁轨边的居民们都能够立马意识到火车即将经过,然后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极大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
火车鸣笛虽然作用很多,但云南龙骨甸大桥上所有列车经过时都要鸣笛30秒,却没有任何实际指示作用,这到底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为何经过龙骨甸大桥时火车鸣笛30秒,火车频繁鸣笛有何意义?

文章插图
按理说列车鸣笛声通常都是在即将经过居民区、车站等特定地点或者是遇到某突发情况时才会出现,但是云南的龙骨甸大桥却是一个例外 。在龙骨甸大桥上即使没有任何需要鸣笛的情况发生,但所有的列车仍然会十分有默契地在此处鸣笛30秒,这实际上都是与一位烈士有关 。
龙骨甸大桥建成于70年代,那时候中国的基建技术还没能达到如此的地步,每一次的铁路项目都是在无数铁路工人先辈的不懈努力下完成的 。而龙骨甸大桥当时的修建因为地形的复杂和技术的受限也是难上加难,当时的熊汉俊烈士便是龙骨甸大桥建设大队中的一员 。
当时龙骨甸大桥第七号桥墩正处于浇筑工作中,而熊汉俊也正在桥墩边坚持作业,可是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熊汉俊不小心脚滑摔进了桥墩里 。这时周围的作业人员并没有及时发现熊汉俊的处境,机器也没有停止工作,直到有人发现不对时,熊汉俊已经陷入了水泥中失去了呼吸 。
为了将熊汉俊的遗体解救出来,也有人提出了炸毁桥墩的办法 。可是一方面这种方法会让熊汉俊的遗体四分五裂,另一方面炸毁七号桥墩的话,另外的桥墩难免会受到影响,稍有不慎之前所有的工作都会打水漂 。
于是综合所有因素考虑之后,便决定让熊汉俊烈士永远长眠在了七号桥墩之中 。所以在龙骨甸大桥建造完成之后,过往的列车为了祭奠这位奉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便会在大桥行驶时长鸣30秒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
火车鸣笛声有长有短,频率也有所不同,那么你知道不同的鸣笛组合都有着哪些不同的含义吗?
在铁路相关规定中,火车鸣笛声中的长声为鸣笛三秒,而短声则为鸣笛一秒,每种声音的间隔时间也为一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