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风水宝地 万山图风水宝地( 七 )


铜塔
带着千体文殊新赠予的智慧,我们走出无量殿,绕过该殿的山墙,眼前便会突然一亮,望见一座金光闪烁的“金鑫殿”,当然也会发现在那“金蛮殿”前方间隔有序地排列着的五座高人云天的铜塔 。那殿,那塔,精巧地组合于一处,使人会产生一种幻觉,这究竟是人间,还是天堂?
此景只应天上有,
岂知身在妙高峰 。
这种幻觉在金代大诗人元好问脑中就曾有过 。
拾级而上,便一步步踏上了令人心仪的“清凉妙高处” 。
这五座铜塔的东、西两座原铸造于明代万历年间,中间三座原为唐代所铸 。后来,中间三座被毁,仅东、西两座留存至今 。现在我们看到的中间这三座塔,是1989年至1993年补铸的 。这五座塔组合于一起,按五方排列,暗含五台山的五座台顶 。因每座台顶上均有文殊庙,塑有文殊像,故这五座塔又象征五方文殊 。文殊菩萨在佛经中一般被认是佛陀的左胁侍,在五台山代佛行事,故这五座铜塔又名五方佛塔 。从东及西,第一塔名为“成所作智塔”,隐合北台;第二塔名为“大圆智镜塔”,隐合东台;中间的塔名为“法界体性智塔”,隐合中台;第四座塔名叫“平等性智塔”,隐合南台;最西边的第五座塔名叫“妙观察智塔”,隐合西台 。第一座塔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迄今已有近400年的时间 。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经风雨剥蚀与历史变革,它是这五座塔中唯一未经修茸而安然无恙一直屹立至今的一座宝塔,因此就更具历史价值而弥足珍贵 。该塔通高6.3米,是五座铜塔中最高的一座,这是因为它隐合北台,而北台是五座台顶中最高的,有华北屋脊之称,因而该塔也就最高 。最西边的这座塔也是铸造于明万历三十八年,与第一塔同庚,但它在1985年翻修过,通高5.33米 。这两座塔均为双层束腰须弥座,塔身由覆钵和十三层楼阁组成 。其覆钵开有券门,内部分别供着西方无量寿佛和北方不空成佛 。外部铸有图案和经文 。楼阁每层八面,外铸佛像 。自底及顶渐次收分,上置葫芦塔刹 。这两座塔玲珑精巧,无比精致,当为明代铜塔铸造艺术精品 。此二塔均系当时该寺僧人胜洪和尚建造 。西塔除了上述的共同点之外,尚有一点不同,即西塔的塔座上多了一个小小的土地庙,由此生出一段美丽的传说,西塔也因此而自清代以来就更为游人所关注与喜爱 。相传,清圣祖康熙有一次朝台来到该铜塔前,随便向陪他游览的该寺老僧问了一句,说:“这里庙不少,因何独不见土地庙?”老僧急忙指着该塔塔座上如拇指般大小的一个小铜庙说:“阿弥陀佛 。启禀万岁,这就是一座土地庙 。”康熙俯首细看,果真发现在拇指大的小庙内,有一尊小得可爱的小土地 。康熙顿时龙颜大悦,笑着说:“好大的土地!”谁想,康熙话刚出口,庙中那小土地爷便跃然而出,跪于康熙面前,边磕头边大声说:“谢主龙恩!”康熙越加称奇 。俗语说,主子嘴里没空言 。随着康熙随便说笑的一句话,显通寺里的这个小土地,就被敕封为“山西大土地” 。另外,这座塔因覆钵与塔座衔接处出现了裂缝,五台山管理局于公元1985年7月对其原拿原放地进行了翻修 。7月10日,当拆开塔身时,发现塔内藏有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 。该经共81本,系明代万历十八年至万历三十四年,由30多人经16年时间手书而成 。此部《华严经》在该塔中尘封了370多年,秋毫无损 。装经的蓝色梵筐色泽尤新,“大方广佛华严经”七个金字黄灿灿光亮照人 。整部经卷洋洋洒61万余字,字字工整清丽,庄重大方,实为佛经之明珠,书法之瑰宝,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