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本地姜留题风水宝地 北流六麻镇风水留题地图( 三 )


4、入声17个韵部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
入声比较复杂,今天的普通话里没有入声了,但是很多方言里还有入声 。古诗词有不少押入声韵的名篇,例如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就是押入声【九屑】
千山鸟飞绝【绝:九屑】 押韵
万径人踪灭【灭:九屑】 押韵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雪:九屑】 押韵
入声韵的词牌也非常多,李白《忆秦娥》、岳飞《满江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押入声韵的名作 。

北流本地姜留题风水宝地 北流六麻镇风水留题地图

文章插图

《词林正韵》出现的更晚,作者是清朝的戈载 。唐宋人作词都是依照诗韵,类似与古体诗的邻韵通押 。戈载就按照古人词作的押邻韵情况,编写了词林正韵,基本上类似于诗韵中邻韵的合并 。
所以会看到,唐宋人的词大多符合清朝人的《词林正韵》 。
《词林正韵》一共分了19个韵部,其中入声单独有5部;平、上、去三声有14部 。例如第1部包括了平声的【一东、二冬】、上声的【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 。
1、叶韵
平、上、去三声之所以分在了一个韵部,是因为有些词牌在一个韵部内叶韵,例如《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蝉:第七部】
稻花香里说丰年【年:第七部】
听取蛙声一片【片:第七部】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前:第七部】
旧时茅店社林边【边:第七部】
路转溪桥忽见【见:第七部】
六个韵脚都在词韵【第七部】,但是蝉、年、前、边是平声,片、见是仄声 。
需要注意的是,词韵并不完全是诗韵的邻韵合并,例如诗韵的十三元就被分成了两半,一半在【第六部】: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一半在【第七部】: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 。同样被分开的还有:【九泰[半]】、【十一队[半]】、【九佳(半)】、【十灰(半)】 。
这样就出现了一些押诗韵【十三元】的词反而不符合《词林正韵》,例如清朝顾太清的《喝火令》 。
不过我们现在作词不要考虑那么多,依照词林正韵的韵部填词即可 。词韵因为类似于诗韵的邻韵通押,所以填词比近体诗押韵简单得多 。
2、换韵
有的词牌需要换韵,换韵不是叶韵,就不必在同一个韵部内换韵了,例如《菩萨蛮》换韵就很随意:
平林漠漠烟如织【织:第十七部】 押韵(第1组韵)
寒山一带伤心碧【碧:第十七部】 押韵(第1组韵)
暝色入高楼【楼:第十二部】 押韵(第2组韵)
有人楼上愁【愁:第十二部】 押韵(第2组韵)
玉阶空伫立【立:第十七部】 押韵(第3组韵)
宿鸟归飞急【急:第十七部】 押韵(第3组韵)
何处是归程【程:第十一部】 押韵(第4组韵)
长亭连短亭【亭:第十一部】 押韵(第4组韵)
刚才说了,唐宋词符合清朝的词韵很正常,因为词韵就是根据唐宋词编写的 。可以看到李白的菩萨蛮分别押了4组韵,也同样符合清朝的词林正韵 。

北流本地姜留题风水宝地 北流六麻镇风水留题地图

文章插图

看了平水韵以后,有朋友会说,【三江】、【九佳】这些韵部里面就那么几个字 。做近体诗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韵脚,这首诗岂不是要废了?
1、险韵
的确如此,【三江】这些韵部的字就是少,属于“险韵”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能揽瓷器活,我们觉得难,可是有些人却“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