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2016“剁手族”“剁”得有多厉害( 三 )


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从2002年起就成立相关团队处理仿冒商品等侵犯知识产权问题 。据了解,该集团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运用大数据与新技术,配备近2000人的专业打假团队,线上线下联动,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尤其是侵犯他人商标权的网络售假行为 。
【来看看2016“剁手族”“剁”得有多厉害】品牌权利人是商品真伪鉴定的唯一法定主体,2016年7月1日,阿里巴巴举办首届权利人共创会,正式发布“权利人共建平台”,邀请有强烈意愿投入资源参与知产保护的诚信权利人共同合作 。该平台根据品牌权利人提供的品牌、产品型号、假货特征等,结合大数据模型进行全网搜索,随时向权利人提供需要进行专业判断的疑似侵权链接 。权利人在做出判断后,可以通过诚信投诉账号对侵权链接发起一键投诉,阿里将依据平台规则做出决策 。投诉一旦成立,阿里还会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跟踪,比如查看提供链接与目标单品的匹配度,借助权利人的视角来修正完善数据模型,甚至是调整平台商品管控策略,最终反哺到下一轮的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中 。据悉,目前已有197个品牌加入 。
要彻底消灭假货,离不开对线下售假、制假者的追踪与处罚 。正因为如此,阿里巴巴通过线索推送、案件协查、专项行动支持等方式,积极协助、主动联合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开展线下假货溯源打击工作 。2015年5月,阿里巴巴通过与浙江警方合作联合发起“云剑行动” 。该行动以浙江省公安厅为主力,工商、质监等部门协同,以《全国线下可疑售假团伙分布图》为依托,全面开展浙江省范围内的侵权假冒犯罪打击行动 。2016年,阿里巴巴向执法部门推送线索共计1747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469起,抓获涉假嫌疑人880名 。同时,2016年全年协助公安机关捣毁涉假窝点1419个,涉案案值约30.67亿元 。“云剑行动”已从原来的单省行动,拓展到了包括上海、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省一市,升级为云剑联盟,用“线上溯源、线下打击”的阿里巴巴大数据治假新模式净化市场环境 。
在“线上线下联动打假”和“大数据治假”的基础上,维权部门与平台治理部门合作,也分别在线上和线下开展的一系列“消费者假货感知宣导” 。基于上述这些积极有效的举措和机制,淘宝、天猫平台的重点纠纷率均有明显下降 。
●名词解释
电商消费维权指数
根据消费者网络维权的全流程体验及大数据特点,以全国近千万卖家与上亿消费者的消费实践为基础,通过“单位消费涉及纠纷发起量(纠纷笔数/消费笔数)、单位消费涉及纠纷金额 (纠纷涉及金额/消费金额)、纠纷涉及的主流客单价以及对纠纷的处理情况”来描绘“电商消费环境的变化” 。如果单位消费涉及纠纷发起量、单位消费涉及纠纷金额、影响较大(转办、宣称假货原因)的纠纷升高、处理时间延长等,就将导致电商消费维权指数走高,表示电商消费环境往悲观方向变动,反之则表明电商消费环境往乐观方向变动 。
本文"来看看2016“剁手族”“剁”得有多厉害!"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5500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