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是哪个省的城市,运城市区划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运城市是山西省 。
运城,简称“运”,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南端,与陕西、河南两省隔黄河而相望,北与临汾市毗连,东与晋城接壤 。介于东经110°15'—112°04',北纬34°35'—35°49'之间 。运城具有山地、丘陵、平原3种地貌类型,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隔河相望,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武圣关公的故里 。(运城,因地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东侧,而又古称“河东” 。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 。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沿用“河东”这一称谓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史称“盐运专城”) 。2000年9月撤地设市,辖1区2市10县和12个省级开发区、14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172个村民委员会、23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77.45万人,城镇人口235.25万人,城镇化率为49.27%;乡村人口242.20万人 。
我们聊聊山西省的运城市 。运城市属于山西省的晋南强市,同时也是山西省11个地级市之一,合计下辖了13个区县,总人口400多万人 。那么,运城市13个区县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运城市是哪个省的城市,运城市区划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插图
【运城市是哪个省的城市,运城市区划格局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我们聊聊山西省的具体情况 。山西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华北地区的省份 。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据,山西省总人口3490多万人 。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来说,这样的人口基数并不算少 。2021年,山西省的GDP总量达到了2.25万亿 。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产业转型的完成、道路交通的改善,山西省的发展非常迅猛 。
山西省的地形结构比较复杂,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山西北部一直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天然屏障 。其中,大同、太原都属于标准的兵家必争之地 。目前,山西省下辖了11个地级市,分别是: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运城市、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 。其中,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山西省经济最强的城市 。

运城市是哪个省的城市,运城市区划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插图
山西省的地形结构很复杂,以山地、丘陵、坡地为主 。在明朝统治时期,明朝在山西省组建了大同镇、太原镇,都属于军事重镇 。在抗战时期,八路军仍然能够利用山西各地的复杂地形,展开运动战,组建了一系列的根据地,英勇抗击日本军队 。
运城市属于山西省11个地级市之一,位于山西省南部,属于山西省的晋南强市 。2021年,运城市总人口470多万人 。2021年,运城市的GDP总量超过了2000亿大关 。目前,运城市下辖了1个区、2个县、10个县级市,合计13个区县 。分别是:盐湖区、临猗县、平陆县、芮城县、垣曲县、新绛县、夏县、万荣县、绛县、闻喜县、稷山县、永济县级市、河津县级市 。
至于运城市13个区县的格局,先后历经了好几个阶段的变迁 。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时间的完善和调整,逐步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 。截至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山西省形成了9个府、10个直隶州的区划格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