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水图片 江南风水大师( 四 )


2.飞来钟
相传明万历六年二月二十四,板桥村南的玉大庙飞来了一口铸铁大钟 。
那日天空阴沉,到傍晚时分,突然乌云密布,狂飙骤起,雷声自天边滚滚而来,闪电如长鞭在天空撕开道道长痕 。刹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随即在村西南角有一十余丈高的柱状龙卷风呼啦啦拔地而来,到玉大庙处,不偏不倚,龙卷风正中对着庙中一大古树,转了有十几分钟 。后来,风散雨收,从古树上传来悠扬宏厚的钟声,原来龙卷风带来一口大铁钟,落在古树上,钟落树杈间,响声嘹亮,余音袅袅响彻十数里 。
对此情景,村人无不惊叹,奔走相告,人们争先恐后,纷聚庙里,争相观看这一天外来物 。再后来,周围十乡八里村庄的人纷至沓来,一睹铁钟,一个多月玉大庙里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人们纷纷议论这奇异之事 。
后来,人群中有一长者说,昨晚睡觉,梦到玉大王给自已讨梦,说这口钟上面饰有八卦,花样精巧,这是从天上的太上老君爷处飞下来的,是老君爷给玉皇爷送仙丹哩,过一段时间,它就又飞回到天上了 。于是,有人就说,这口钟是飞的,那它还会飞走,不如我们砸掉它的翅膀,它就飞不了了 。一呼百应,人们就拿铁锤噼噼啪啪将钟的三只耳朵打掉,以防它再飞走,并在树上立钟架,将钟固定,并给这钟起名为“飞来钟” 。
3.“双虹桥”的传说一
板桥村位于井陉宋古城西南,是燕晋通衢上的一个驿站,秦皇古道从村中穿过 。在村东高约百丈的凤嘴垴东西两侧下的古驿道上有两孔一模一样的石桥,老百姓叫它“双虹桥” 。据说,双虹桥的修建与秦始皇有关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大秦朝,自封为始皇帝,希望自家江山以后二世、三世代代相传至万世永存 。忽然有一天,秦始皇梦中遇到天象大变,日月昏暗,且鬼神作怪 。梦醒之后遂惊恐不已 。在万般无奈之际,有一道人前来指点迷津:制金人十二个,方可稳坐天下;同时采聚天下祥瑞于咸阳城增加王气;海外寻仙药以保长生不死 。
始皇帝极信方士道人之言,听后一一照办,随即下令收缴全国兵器集于咸阳,造成铜人十二个,接着派方士道人千人到各地采集天下祥瑞 。话说一道人从咸阳出发,一路云游来到太行山下,见太行山山势高峻,白云缭绕,仙鹤灵猿时时可见,秀峰林立,奇花遍野,灵芝人参随处可采 。遂心中暗思,奇山异水必有“祥瑞”之结,我且顺山一路跟去,看它落在何处 。于是,道人顺着太行西山一脉出发,细细跟来,一走就走了上千里,来到了板桥村的凤嘴垴 。
道人立在凤嘴垴上向四周一望,心中大喜,好个龙凤呈祥之地 。但见板桥庄三面环山,东面敞开,西南北三面高山巍峨,层峦迭嶂,似朝臣拱卫层层拜伏着中间的凤嘴垴,东面有两峰(乳头山)俊秀挺拔,似玉女双乳,再往东又有一山(雪花山)龙蟠虎踞,蔚为壮观,一股龙气氤氲升腾与脚下的凤凰脉气交相映辉 。道人看罢,立即回头,昼夜不停赶回咸阳城,向使皇帝复命 。
“仙人所说,朕实欣悦,但不知有良策将此‘祥瑞’移至咸阳?”始皇听罢道人陈述问道 。
“圣上莫急,此等‘祥瑞’局形已成,但龙凤二气沿未融合,取回‘祥瑞’还需圣上静听数载 。”道人边向始皇帝进献一图,边说:“当务之急,需将凤凰之气急移东方接近龙气,在两气融合之处,山人取回‘祥瑞’易如反掌 。”
“快说,龙凤之气如何加快融合?”始皇已迫不及待 。
“须在凤凰肋下修建两桥,让凤凰凤翅下生翅,风从云生,助彼一力,大事成也 。”道人指着图说,“为使‘祥瑞’无虞,凤嘴垴上居民改姓为贾家(贾暗示假,假者则之处无法吸收祥瑞),凤嘴前移之对面地为龙凤融合称之处为‘郑家地’(秦始皇姓赢名政),桥下来水之沟称之为‘渭家沟’(暗示渭水),桥旁靠山下村民改姓为李家,地名为‘李宅’(暗示骊山),村中向阳的高地面南背北之处为阳坡垴(暗示咸阳),阳坡下平地之民改姓‘王’(暗示帝王),其它民众或姓蔡、姓于、姓许、姓任等二十多姓融合,以合咸阳城内万姓共存,大一统之象 。如此构造者,板桥即第二咸阳也,待龙凤之气融合之时,山人定回将‘祥瑞’气带到圣上之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