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考选、教习庶吉士
教习庶吉士 , 并从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中选择学问优异者担任小教习 。
翰林与科举的关系清朝 , 沿袭明代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制 , 状元授修撰品级为从六品 , 榜眼、探花授编修 , 品级为正七品;在庶吉士制度上 , 依旧从二三甲进士当中进行选拔 , 自此 ,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成为一种传统 , 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光绪三年丁丑科殿试状元王仁堪 , 最终也不过只做了个苏州知府职 。(上图状元书法)
大清翰林院制度的完善 , 使家族式翰林无论从层次还是规模 , 都比以前任何朝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 出现了大量“翰林世家” 。清代最盛之翰林世家乃六世翰林之安徽桐城张氏 。自康熙朝张英开始 , 到其子张廷瓒、张廷玉、张廷璐一代成为顶峰 , 至来孙聪贤 , 共6代12人得入翰林 , 且代无间断 , 诚为空前绝后之盛事 。从时间方面考察 , 以张英之康熙六年(1667年)中进士入翰林授庶吉士开始 , 至聪贤之嘉庆十年(1805年)入翰林止 , 该家族绵延于翰林近140年 , 足见其家风崇文重教之盛 。此外 , 五世、四世、三世、两世翰林之家更多 , 成为士林一道特殊风景 。

文章插图
“进士九出 , 翰林六鸣”的陈廷敬家族 , 其顺治十五年进士出身 , 授庶吉士 , 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
清朝翰林院 , 行政长官为掌院学士 , 满汉各设置一人 , 品级为从二品 , 和地方巡抚级别差不多 , 掌院学士无文学撰述之责 , 是侍读学士以下诸官的长官 , 品级及职责分别如下:
1、侍读学士:从四品(光绪年间由从四升为正四) , 其职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 , 以考议制度 , 详正文字 , 备皇帝顾问 。
2、侍讲学士:从四品 , 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 , 编修与检讨 。
3、侍读:正五品或从五品 , 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
4、侍讲:正五品或从五品 , 掌典领奏章 , 勘对公文 。
5、修撰:正六品或从六品 , 一般于殿试揭晓后 , 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 主要工作掌修国史 。
6、编修:正七品 , 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 , 负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 。
7、检讨:从七品 , 以三甲进士出身之庶吉士留馆者担任 。负责工作是掌修国史 。

文章插图
年羹尧 , 康熙三十九年进士(与张廷玉同年) , 改庶吉士 , 授翰林院检讨 , 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 , 后官至川陕总督、钦命抚远大将军 , 授一等公 , 成为文武双全、儒将风采的典型代表 。
8、庶吉士:品级应该在七品开外 , 它是通过在科举考试中进士的学子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 一般任期为三年 , 下一次会试前进行考核 , 称“散馆” , 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 , 授编修或检讨 , 正式成为翰林 , 喻为“留馆” 。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
- 祖传风水手抄本大公开 清代经典风水传世抄本图片
- 对宝宝来讲乐是游戏培养他们能力 天谕里寓教于乐的意思是什么
- 绿植盆栽用什么土培养注意事项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 清代花木兰官至提督嫁给下属最终遭摒弃
- 杀妾吃妾的朝代高官张巡为何被称为忠烈之士
- 清代风水铜铃铛 风水铜葫芦和铜铃铛
- 如何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培养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掌握这5个做法成为自信满满的人 教你如何培养自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