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画兰花图片 兰花古画图片


【古人画兰花图片 兰花古画图片】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

古人画兰花图片 兰花古画图片

文章插图
宋末元初 郑思肖《墨兰图》
青青,绿叶兮紫茎 。花在春则黄,在秋则紫,春黄不若秋紫之芳馥 。
一株盛开的兰花,蕙质兰心,独自芬芳 。自古以来,兰花都是"风雅"一词的代称 。早年的孔子周游列国,希望能够施展自身抱负,无奈现实坎坷,受到冷落 。孔子也曾感慨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兰花与君子之间情愫相连,可能便是由这个故事而开始的 。
在南宋时期,画家赵孟坚就将兰花作为了绘画表现的主题,创作出了《墨兰图》 。他以笔墨直接绘出翻卷刚柔的兰叶,点出婀娜多姿的兰花,参差错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 。兰叶以淡墨而成,兰花用墨微浓,格调清雅,远胜于着色 。这虽然是赵孟坚的早年之作,但是画中兰花初绽,如同蝴蝶翩然起舞,轻快飘逸,"幽香一喷冰人清" 。

古人画兰花图片 兰花古画图片

文章插图
南宋 赵孟坚 《墨兰图》
后世中,兰花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表达自身气节与秉性的最好喻体 。尤其,在蒙元灭南宋之后,原有的坐标体系被重塑之后的社会阶层彻底打乱 。以郑思肖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可能一时无法接受这一急促的时局之变,创作出一批饱含家国情怀的墨兰之作,以寄心中深情 。
郑思肖的兰花无土无根,被称作"无土兰""无根之兰" 。显然,这种画兰的表现具有郑思肖的独特用意 。他认为"土为番人夺去",借以画面试图表达出他对于逝去故国的一种强烈痛楚与追思,更传递出了一种身心漂泊的无奈之感 。
郑思肖的墨兰,已经跳脱于画面之外,人们关注到的不再是绘画技巧,吸引人们的更多的是兰花这一情感符号所蕴蓄的精神价值 。"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 。"也许,画面简单的用墨,正是画家朴素情怀的人格写照,那般"清风万古" 。

古人画兰花图片 兰花古画图片

文章插图
宋末元初 郑思肖《墨兰图》
郑思肖创作此《墨兰图》之时,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 。本是值得高兴的一天,一介所南翁却发出了"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方"这样的感慨 。零星的爆竹声从远处的荒野中传来,显得异常清脆 。确实,一年又这样过去了,一切仿佛也过去了一样,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但是,他的心中依旧保持了一种高傲的、含蓄的、不愿就此罢休的冲动 。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陆游借以兰花表示自己要像山谷的幽兰一样不迎合世俗,坚定抗金;"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秋瑾借以兰花,表示自己在民族危难的时候作为女子的献身精神,坚定革命 。兰花,既是一种人格的象征,也是一种素心的境界 。
明清之际的文人画家,更是喜爱画兰 。就技法而言,他们多以书法用笔来描绘兰花,以中锋为主并交叠着侧锋使用,在运笔方式的交错中体现出书法线条给予绘画的质感美和动态美 。而且他们注重"格物",追求"生意",将兰花的气韵表现于伸展的姿态之中,融汇画家自身一种虚静、悦适的心境 。
明清之际的文人画家一方面继承传统,坚持宋人的"潇散简远"、"平淡天真"的审美主张,另一方面又将更多的世情融入到"萧条淡泊"之中,融汇而成了温和又略微入世的情态 。文徵明绘有《兰竹图》,画兰讲究清雅幽香、洁身自好,画竹则是突出高风亮节、劲直挺拔,兰竹双绘以示"双清" 。而仇英绘有《双钩兰花图》,虽然缺乏文人画兰的清幽淡泊,但是笔锋妩媚多姿,自有一番情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