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让“擦地板”成了件专业活( 二 )


比赛场地太大 , 投壶手与擦冰员之间没有对讲机 , 只能采用原始的沟通方式“大喊大叫” , 并由此产生了专业术语:“Hurry” , 快擦快擦;“Whoa” , 快停下 。 为防止战术外泄 , 各国运动员基本都有一套自己的专业术语 , 而我国运动员毫无疑问用的是东北话——“磕一个”“大了”“旋起来” , 等等 , 旁人听起来甚至以为是在酒桌 。
▲“擦冰”可以改变壶的行进距离与方式
尽管场面热闹 , 比赛刺激 , 但欣赏冰壶、打冰壶 , 更需要专注 。 投壶手顶住压力 , 盯准目标 , 心无旁骛的神情 , 让人感到治愈 。 他们身体绷得笔直 , 手臂纹丝不动 , 蹬冰一滑 , 旋即 , 冰壶在杂乱的声音里缓缓向前 。 这样的场面 , 像是一种关于人生的隐喻 , 在兵荒马乱的生活里保持初心 , 坚定向前 。
冰壶运动员们大多也保有这样的“冰壶精神” 。 传奇冰壶运动员王冰玉 , 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 。 她是我国首批专业冰壶运动员 , 曾带领队伍获得了2009年冰壶世锦赛冠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季军的好成绩 。 当年的“传奇一投” , 以一击二 , 完成了清台绝杀 , 帮助中国队收获了冰壶项目的首个世界冠军 , 至今仍为许多冰壶爱好者津津乐道 。

▲传奇冰壶运动员王冰玉
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 , 34岁的她已结婚生子多年 , 依旧克服重重困难重返赛场 , 担任队长与助教再度出发 。 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中 , 她还作为冰壶项目竞赛主任 , 在各方面保障着选手们打出精彩的比赛 。
在自制冰壶的热潮之后 , “擦地板”这件专业活 , 或许也能够越来越为人熟知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初审|唐嘉洋
【冰壶让“擦地板”成了件专业活】复审|李玲
终审|黄菲

今日话题: 您了解冰壶规则了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