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社交的冰与火:冷落KTV与迷上麻将( 二 )


亲戚朋友一起玩麻将 , 赌博不是目的 , 但赌博心理始终贯穿其中 , 因此会一直吊着玩家的兴趣 。 “我们一般都玩得很小 , 主要是为了娱乐 。 但确实有赌博心理的驱使 , 钱多钱少无所谓 , 主要就是想赢 。 ”杨琳感叹 。
因此麻将成瘾也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麻将的因素之一 。
小众娱乐无法取代“国粹”
追求轻松自在、以自我为中心似乎是很多95后、00后年轻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 “跟一群不熟的人唱K还不如独自玩会儿手机自在” , 不少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
戴黎是一名95后国企员工 , 我们在与他交流时明显感知到他对于去KTV团建的排斥 。 “领导年纪偏大 , 公司聚餐后的第二场活动都喜欢安排在KTV , 对着一群不太熟的同事及领导唱歌太尬了 。 ”
“已经在公司待了一年多 , 我仍然不喜欢这种团建方式 , 非必要情况下我都是能请假则请假 。 ”戴黎表示 。
KTV逐渐在年轻群体中失宠 , 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一是因为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唱歌对于当代社恐来说很不自在;另外 , 与各个年龄段的人去唱歌很难融入 , 歌曲年代差距太大;其次 , 并非人人都擅长并喜欢唱歌 , 本身就只是集中于少部分群体中;再者 , KTV的版权限制以及捆绑消费等模式 , 也使很多唱歌爱好者逃离KTV涌向线上唱吧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我国KTV行业的增速在2015年达到近十年峰值 , 此后呈现出下行趋势 , KTV行业由此迎来关店潮 。
继KTV之后 , 剧本杀是这两年出现的一项现象极线下娱乐活动 , 但它同样也只存在于一小部分年轻人群中 。 “剧本杀经常一个本就得花一下午 , 各种推理比较烧脑 。 ”一位剧本杀玩家表示 。 其门槛较高、每局时间过长、烧脑、需具备表演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它的小众属性 。
当前年轻一代宅文化盛行 , 剧本杀、KTV等更多存在于熟人社交中 , 唱歌以及基于剧本的表达、表演更具私密性 , 因此在陌生人社交场景下并不太受年轻人欢迎 。
同时 , 随着当代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 门槛较高或者带消耗性的活动不太受到这部分人群的欢迎 。 上述沪漂人员张淼表示:“日常工作太累了 , 现在越来越不喜欢那些容易造成身体和大脑劳累的娱乐活动 。 ”
参照短视频的爆火可以看出 , 碎片化、轻松大众的娱乐活动更容易普及 。
麻将对年龄、群体的界限并没有那么严格 , 它的流行更具大众属性 。
如果把麻将定义为一种大众化经典娱乐活动 , 那么曾经在各个阶段爆火起来的KTV、密室逃脱、以及剧本杀等娱乐活动则可以视为娱乐行业的快消品 。 他们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界因素的推动 , 例如综艺以及明星的影响促进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的火爆 。
它们曾被视为风口 , 原本一项小众的娱乐活动在资本的催熟下 , 短时间内吸引着大批的人涌入 。 当行业冷静下来 , 风口也将熄火 。
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思想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中 , 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会不断更新迭代 。 当旧的娱乐方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用户需求 , 求变无为时淘汰是必经之路 。
一位线下娱乐行业从业者表示:“娱乐行业的变化一直都很快 , 不想要被淘汰就得不断去顺应新的潮流 。 KTV行业已经在我国发展了三十多年 , 几十年的存在并非一尘不变 , 同样在不断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 ”
现今 , 很多年轻人不再喜欢去KTV , 对于用惯式思维经营的从业者而言确实已经走到了末路 , 但仍然还有很多从业者在寻求新的增长路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