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厂入局,冬奥会成虚拟人应用试验田?( 二 )


当然 , 这首先是出于冬奥会本身的重要性 。 而技术和应用的逐渐成熟 , 则为这场虚拟人的集中亮相做了铺垫 。
2021年 , 得益于“元宇宙”概念的火爆 , 面向C端和B端的虚拟人公司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 上述大厂也竞相入局 。 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 当前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 , 预计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达到2703亿元 。
但从产业出发推动虚拟人应用落地并非易事 。 有虚拟人行业的创业者曾向界面新闻表示 , 国内市场中 , 大部分公司对于虚拟偶像、虚拟人甚至虚拟内容的认知停留在“产业+虚拟”的阶段中 , 未来更大的生意应当在“虚拟+产业”方面 , 这是一个更加长线的过程 。
从制作技术本身来看 , 不同公司存在诸多差距 , 不是每个虚拟人都能逼真如人类 。 除了建模、动捕等 , AI技术也是决定未来虚拟人成熟程度的重要因素 。 这一点上 , 微软小冰、百度、阿里等公司具有较长时间的积累 , 但光靠大厂还远远不够 。
此外 , 说服更多产业应用虚拟人则是又一难题 。
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 海外虚拟人公司的底层技术相对发展较快 , 在CG、驱动等方面更具优势 , 而国内虚拟人类型更加多元化 , 在触达用户的广度上更具优势 。 虚拟人在此次冬奥会的亮相或许是一个起点 , 未来能否延续更多产业化的应用 , 还要看技术和商业化的双重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