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山水风水地形图片


湘潭,湖南省辖地级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 。下辖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2016年总人口283.8万 。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68.2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9.2平方千米 。
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 。“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 。
湘潭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1]、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2],曾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国家园林城市[4]、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5] 。2016年12月7日,湘潭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6]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
地名由来
“湘潭”之名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 。一说为此地因处湘江之曲

湘潭市山水风水地形图片

文章插图

魅力湘潭(22)
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说则更广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实际为湘江中较深的一段,但因为传说中与周昭王的联系而颇为有名,以至于作为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自唐朝起赋名其所在的地域为湘潭县 。
湘潭市境内自汉代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并构筑县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 。自唐移湘潭县治于洛口(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基本确立今湘潭市区和湘潭县的境域有1200余年 。湘潭境内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迟在距今5000年前 。
建制沿革
商周时期,市境为荆楚之地,百越文化的影响较大 。从出土的文物看,这里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交汇融合地区 。
湘潭市山水风水地形图片

文章插图

魅力湘潭(30)
战国后期,楚从黔中郡划出长沙郡,湘潭市全境属长沙郡 。秦统一中国,郡属仍旧 。
西汉,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继而刘发为长沙王,湘潭全境属长沙国 。
【湘潭市山水风水地形图片】东汉初,建湘乡县,划入零陵郡,境内余地属长沙郡 。建安二十年(215年),蜀、吴划势力范围,零陵郡属蜀,长沙郡属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袭荆州,市境遂均属吴衡阳郡,郡治在今湘潭县古城乡 。
晋,市境属衡阳郡,郡治仍在今湘潭县古城乡 。当东晋从荆州析出湘州时,境属湘州 。
南北朝时期,市境属南朝管辖,属湘州衡阳郡 。
湘潭市山水风水地形图片

文章插图

魅力湘潭(16)
隋,市境属潭州长沙郡 。唐天宝八年(749年),从隋代的湘潭和衡山两县北部调整出新的湘潭县,并将县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镇) 。
五代时期,市境为南方马氏所建楚国属地,隶潭州长沙府 。
宋朝,市境属荆湖南路潭州 。南宋,湘潭县城迁至今湘潭市城正街元贞元年(1295年),湘乡、湘潭县均升为州,均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天临路 。
明,市境属潭州,湘潭、湘乡复为县 。
清代,市境属长沙府 。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 。
湘潭市山水风水地形图片

文章插图

湘潭市区
1950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改湘潭县城关区为湘潭市,隶属由岳阳迁至湘潭的长沙专署(1952年10月改名为湘潭专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