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就业”?画大饼!“校园贷”变身“培训贷”( 二 )



“包就业”?画大饼!“校园贷”变身“培训贷”

文章图片
图3/5

另一家职业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软硬兼施地游说采访人员 , 表示只要满21岁就可以贷款 , 因为这个年龄可以包装成刚工作的毕业生 。 当采访人员表示自己不满21岁时 , 对方表示 , 可以利用身边同学的身份在贷款平台上申请 , 实在不行回家“跟妈妈哭(着要钱)” 。

“包就业”?画大饼!“校园贷”变身“培训贷”

文章图片
图4/5


“包就业”?画大饼!“校园贷”变身“培训贷”

文章图片
图5/5

曾在某职业培训机构报名图片编辑课程的大学生小周说 , 开班后 , 老师换了 , 上了几次就感觉学不到东西 , 而此前声称的就业机会仅仅是打零工 , 以30元一单的价格在网上编辑图片 , 而且还要在群里“抢单” 。
一位大学生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在一家名叫“中职通”的在线职业培训机构上了一节课就感觉被“坑”了 , 退费无门 , 贷款又无法终止 。 培训合同上赫然写道:“在线课程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款规定 。 ”
“花钱的时候 , 机构盯着你 , 交了钱后 , 对你置之不理 。 ”这位大学生说 。
警惕“培训贷”陷阱 强化培训机构办学质量督导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说 , 在国家相关部门规范贷款平台向大学生发放贷款的情况下 , 如果在线职业培训机构诱导、帮助甚至作为中介方从事贷款业务 , 则违反相关规定 , 而贷款平台审核不严 , 同样难辞其咎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有的贷款平台的审核形同虚设 , 电话回访后就不再核实信息真假;有的平台甚至不审核 , 全盘接纳学生提交的虚假信息 , 并发放贷款 。
银保监会等五部门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 , 针对当前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要规范放贷机构及其外包合作机构营销行为 , 要求放贷机构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 , 不得以大学生为潜在客户定向营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 , 依法鼓励支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 强化对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质量的督导 ,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
“投诉多、纠纷多的一大原因在于难以界定培训质量好还是不好 , 因此还要形成行业规范 , 建立行业标准 。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说 。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 , 职业培训的底层逻辑是以找工作、兼职、提升收入为营销方向 , 但在这个过程中所画的“大饼”往往都很难实现 , 这就带来预期与实际的不匹配 。
【“包就业”?画大饼!“校园贷”变身“培训贷”】“在线职业培训机构的纠纷往往有着跨地域、跨部门的特点 , 更使得部分不合理的‘培训贷’等监管难度提升 。 ”唐健盛说 , 想要提升职场竞争力的大学生和职场人都需要留心 , 尤其对贷款要慎之又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