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及組合數量快速增長 虛擬偶像產業走上風口( 七 )

  其實 , 虛擬偶像作為憑空創造的產品 , 在形象、人設、運營等方面都需要更加精細設置 , 而這也直接關聯了一個虛擬偶像的發展前景 。 究其根本 , 內容驅使的IP力量仍是重中之重 。

  然而 , 內容方面的創作并非易事 。 據虛擬偶像“安菟”創作者劉勇介紹 , 安菟的成本除了一套3000萬元的技術投入外 , 其他成本主要花費在“虛擬偶像”的內容生產上 。 “比如要給安菟團隊錄一首歌 , 大概會花費100萬元 。 首先找比較好的團隊接一首歌 , 大概10萬~20萬元 , 然后要把歌錄出來 , 之后要做動補 , 動補之后還要修改數據 , 修改完數據搬到銀幕上100萬元就沒了 , 而且這還只是一首歌 。 ”

  相比之下 , 虛擬偶像的演唱會 , 則會花費更多的成本 。 一場12首歌的演唱會 , 算上內容成本 , 差不多需要2000萬元 。 “但下次成本就會減少 , 因為這12首歌第一次需要花費1200萬元 , 但當虛擬偶像學會了這套動作 , 再用時就沒有第二次成本了 。 ”劉勇強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