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风水培训课程安排( 二 )


鲤鱼山尾有座妈祖庙 , 与鲤鱼山头的三元塔遥相呼应 。在“林监成建塔破风水”的传说中 , 当时的潮州知府林监成为外地人 , 看到潮州人才辈出 , 十分嫉妒 。风水先生告诉林监成 , 因鲤鱼山为风水宝地 , 有一得道修行的鲤鱼精在此 , 且大有跃龙门之势 。林监成听信风水先生所言 , 大兴土木 , 在鲤鱼山上建一七级宝塔 , 意图将鲤鱼精钉死 , 破开潮州风水 。
林监成相继在鲤鱼山尾和鲤鱼山背尝试建塔 , 但塔基都被鲤鱼精震塌 。风水先生指点 , 须得两处着手 , 一方在鲤鱼头上建塔 , 一方在鲤鱼尾造庙 , 头尾并施方可制住鲤鱼精 , 这庙就是如今的妈祖庙 。
但最终 , 三元塔建成也未能破潮州风水 , 而林监成丢官乘船回老家 , 不料途中船翻人亡 。“林监成建塔破风水”的传说并不可信 , 因建塔者为潮州人林熙春而非林监成 , 但足以佐证彼时潮州学风兴盛 , 人才辈出 。
海阳龙溪(今潮州庵埠)人林熙春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登进士 , 官至户部尚书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 林熙春因上疏陈言触犯神宗皇帝 , 被降职外调 。对此 , 林熙春的选择是托病辞官回乡 , 一待就是26年 , 三元塔就是林熙春托病在潮期间主持修建的 。
林熙春一生中两次急流勇退回到家乡 , 期间也并未赋闲在家 , 为潮州争盐税、减里役 , 建三元塔以兴人文 , 是士大夫情系桑梓的表率 。三元塔的修建 , 是潮州府城建设的延伸 , 是明中后期经济社会繁荣的必然 , 也是潮州人文持续兴盛的良性循环 。
急水已过 一路平波
如今爬上鲤鱼山 , 俯视韩江支流东溪 , 可见水面平静 , 波澜不惊 。但在上世纪70年代水利部门炸宽江面、浚宽河道前 , “急水”是三元塔与其周边绕不开的话题 。
三元塔俗称急水塔 , 塔铭中写“凤城之东 , 急水一泓” , 塔所在的鲤鱼山俗称急水山 , 急水塔下方有急水渡口 , 对面是急水村 。清代的《韩江见闻录》中描绘急水关锁:“大波为澜 , 小波为沦 , 直波为泾 , 此溪以急称耶 。”
因两岸猫头山、鲤鱼山对峙 , 险峡天成 , 江面骤窄 , 水急浪涌 , 故韩江的这一段 , 俗称急水 。关于三元塔的故事 , 总要从这一湾“急水”说起 。
潮州本地文史研究者刘扬标介绍 , 每逢洪水峰期 , 韩江水位涨高 , 急水门两山对峙 , 水流湍急漩涡多 , 落差丈余 。急水渡口往来于东西岸 , 载客横渡东岸时 , 要有一定经验的撑船员才能往返撑过急水门渡口 。渡船从西岸急水埠要撑过东岸渡口 , 必须驶至鲤鱼山头处 , 然后用力撑船俯冲飞过江心 。从东岸要返西岸必须把渡船驶至猫头山嘴 , 然后同样再用力撑渡俯冲过江心 , 故称“飞渡急水门” , 翻船者常有 。“船只远远地看到三元塔 , 就知道快到潮州府城了 , 也提前知道快到急水门 , 这一段水流急 , 要做好准备 。”
据《潮州广济桥》一书 , 嘉靖后期 , 韩江流域的商业开始兴起 , 潮州因其地理位置 , 当闽广之冲 , 成为韩江流域经济中心 。潮州是闽粤赣边区的水运枢纽 , 粤东河运货物集散口岸 , 沿韩江北溯可达兴梅亦可达闽赣 , 往南可达汕头出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