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风水培训课程安排( 三 )


三元塔作为古代少见的高层建筑 , 发挥其标志物的功能 , 提示和引导往来的船只 , 而其宗教神圣性中所蕴含的镇水、防灾、保平安等含义也给予人们心理上的慰藉——看见三元塔 , 过了急水门 , 一路皆平波 。
如今 , 三元塔已经无法入内 , 但游客仍能看到三元塔一层外部花岗岩上的浮雕 , 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和各类花草图案 , 从细节处透露出这座古塔的建造工艺 。
“三元塔的第一层全用花岗岩砌成 , 最重约有十几吨 。据说 , 花岗岩先埋于大船船底 , 洪峰期时利用洪峰运至急水埠 , 然后慢慢地由人力扛上山顶备用 。三元塔二层以上都用青砖砌成 , 砌青砖所用的灰浆是由海贝壳灰与熟糯米、红糖混合后而成 , 很坚固 。”刘扬标说 , 在鲤鱼山的山脚下和尾端曾经挖出两个池的土用来烧砖 , 一个名叫“塔头池”位于鲤鱼山尾端东南方 , 一个名叫“沙边池”位于鲤鱼山尾端西南方 , 这两个池已经被填平作耕地 。
三元塔工程的繁琐与险要的环境对比产生剧烈的冲突 。塔下急水湍流 , 但三元塔岿然不动 , 人们因而相信人有能够克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周炜杰认为 , 古塔为垂直稳固的形态特征 , 江河为水平流动的形态特征 , 两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 , 给予人们视觉上安稳的知觉;古人把古塔仿效为同样具有垂直稳固形态特征的山岳、砥柱等岿然不动之物 , 期盼古塔能镇住奔腾的江河 。
三元塔下的财宝与繁荣
传说中 , 建三元塔时的竹架搭的斜坡搭至隔壁的红砂村 , 建塔历经3年零2个月 , 花费民工数万人 , 荷资两千万吊钱 。竣工后 , 剩下的三百两白银被埋在塔的周边 , 要找到这笔银两需要解开诗谜:“寒夜皎兔照当中 , 地下白银三百两 , 若有福者能中彩 , 银两自当归得主 。”几百年来许多人慕名来鲤鱼山寻觅银两 , 但一直都无法解开这个谜 。
虽然传说充满神奇色彩 , 但我们仍可以得到一些关于三元塔的线索:三元塔下有急水市 , 塔下的急水渡口是交通要塞 , 可联通兴梅地区 。
“急水渡的设置 , 首先是基于江东当地民众出行以及经济往来的基本需求 , 渡口位于江东与磷溪、官塘交界 , 是三地交通往来的最便捷通道 。”李坚认为 , 一个渡口的兴建 , 体现了交通与贸易的基本需求 , 也是衡量一个地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指标 。江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 四面环水 , 直到1988年江东大桥建立 , 江东才改变了以舟船为主的出行方式 。在此之前 , 渡口是当地唯一的对外通道 。乾隆以后 , 随着韩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的饱和 , 迁居江东的人口逐渐增多 , 到光绪年间 , 江东的渡口有钟渡、鲤鱼脐渡、独树渡、急水渡、谢渡、蓬洞渡 。
一个个渡口便是韩江这条经济大动脉上一个个节点 , 串联起干流与直流、集镇与乡村 。
“这里是北门 , 以前这里是个集市 , 有100多间商铺 。”刘扬标从三元塔下的刘氏家庙中走出 , 指着一个石门 , 门额上写着“北门”二字和“民国廿七年” 。急水塔周边的这些建筑大多已经荒废 , 无人居住使用 , 但能够看出这些并非潮汕民居建筑 , 而是向外开窗的商铺建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