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 , 有信息素养的人是一个懂得在信息社会实践终身学习的人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表示 , 如今信息素养成为数字时代受众的必备思维和能力 , 受众需要知道在数字时代如何进行学习 , 知道知识的具体组织方式、信息的寻找方式和利用方式 , 知道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 并总能寻找到为做出决策所需的信息 。
有观点认为 , 数字时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导致受众缺乏深层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意愿 。 陈昌凤并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 “受众需要先通过传播媒介获取足够的知识并逐步体系化 , 才能有更多思考的可能性 。 ”她建议 , 传播平台应担负相应责任 , 把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用体系性设计来承载 , 提升更多人的学习兴趣 , 打开深度思考和深层次学习之门 。 对受众来说 , 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 对感兴趣的领域要有钻研精神 , 逐步培养基于严密推理和科学探索的思考能力 。
“培养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十分紧迫 。 ”安森垚认为 , 除了知识传播 , 专业机构、平台、创作者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 让更多青少年正确认识信息的价值 , 学会利用信息、积累知识 , 并了解归纳、证伪、研究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 培养求真的科学精神 。
“十点读书”是一个推荐书目、带领受众阅读书籍的平台 。 从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到音频的有声书 , 再到微信视频号直播荐书 , 阅读边界不断拓宽 。 “十点读书”平台主编雅君表示 , 平台可以对受众进行分层传播 , 满足读者差异化的阅读需求 。 作为受众要做好自身定位 , 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否则容易迷失在海量信息中 , 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里 。
秦越认为 , 在万众创作时代 , 受众不要永远只做观众 , 还应努力参与其中 , 逐渐成为创作者、内容输出方 。 这需要受众平时多思考、注重积累 , 多阅读一些专业书籍 , 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库 , 才可能在数字社会逐渐实现游刃有余 。 (采访人员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2月21日 第 09 版)
责编:赵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