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蘿卜拉動大產業( 三 )
蘿卜種了300年 , 如今分外甜 。
甜中也有澀 。
如何種出標準化蘿卜?得有高質量大棚 。 種了20年蘿卜的李樹發算了筆賬 , 外面草簾換電動 , 里頭竹木換鋼架 , 兩畝新大棚 , 得花近10萬元 。
“全村2000畝地 , 改大棚 , 硬化路 , 擴溝渠 , 加起來得一個多億 。 ”村委會委員于鳳軍接過話頭說 , 村集體財力薄 , “政策能不能再傾斜些 , 給農田基礎設施補貼再多些?”
農民盼補貼 , 干部卻怕補貼 。 為啥?資金使用限制多 。 辛口鎮副鎮長田花舉例說 , 一個項目 , 上頭給50萬 , 鎮里要配套50萬 。 招投標 , 找中介 , 請設計公司 , 費用都花在非農的部分 。 彈性稍微大點 , 又擔心被問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