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面前差距不小 , 但近年来 , 已有众多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迅速崛起 , 奋力直追 。
总部位于江苏南京的埃斯顿自动化集团 , 是拥有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国产机器人上市企业之一 , 其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已稳居国产品牌前列 。
埃斯顿技术总监钱巍告诉采访人员 , 近年来 , 该公司走的是一条“通用+细分”的市场发展路线 。 “一方面 , 以通用市场形成规模 , 可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 同时也能进一步带动毛利率的上升 。 另一方面 , 公司充分利用自主核心部件、成本、质量和定制的竞争优势 , 拓展机器人细分市场 , 结合行业工艺和使用特点 , 定制开发专用机器人产品 , 使其比通用机器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使用更简便 , 从而获取高回报 , 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与利润空间 。 ”
在这一策略下 , 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在下游行业覆盖广泛 , 包括锂电、光伏等新兴行业以及焊接等应用领域 , 与隆基股份、三一重工、海尔集团和一些新兴行业的龙头企业 , 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公司会主动选择下游行业 , 如果预判某些行业发展放缓 , 会在资源投入上做出相应调整 , 分散一定的行业周期性风险 。 ”钱巍说 。
另一家更年轻的国产机器人企业珞石机器人 , 成立还不到7年 , 但发展势头正劲 。 去年 , 该企业山东分公司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今年 , 其北京公司也荣获北京市2021年度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 。
在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韩峰涛看来 , 国产工业机器人要在国外产品的领先态势中寻求突围 , 也有一定的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 , 而且增速快、潜力大 , 国外产品要赢得国内市场必须要先做好本土化工作 。 而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者显然离中国的企业更近 , 更容易深入了解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 , 也更利于坚持本土化、本地化策略 。 ”
韩峰涛还告诉采访人员 , 因为机器人产业科技含量水平高 , 技术研发需求大 , 所以对新兴企业来说 , 坚持长期的研发投入十分重要 。 “国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都有着几十年的技术积累 , 我们还需要在追赶中去补足 。 所以机器人企业不能只关注短期利益 , 要在技术布局上具有前瞻性 , 才能在未来取得长足发展 。 ”
着力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 机器人智能化也在多维升级 。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晓刚介绍 , 当前国际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呈现诸多新特点 。
比如 , 从单一感知向全域感知提升 。 六维力传感器、激光雷达、三维视觉传感器等机器人专用传感器的大量应用 , 让机器人对周边环境的感知更加全面 。 再有 , 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升级 。 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系统 , 能够训练机器人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 , 并实时作出应变决策 。 此外 , 还有从单机智能向集群智能演进、从围栏操作向人机协作跃迁等特征 。 “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仿人机器人、机器狗汇聚在一起 , 可以演出一套协调优美的舞蹈 。 发那科公司推出10公斤负载新型协作机器人 , 能与工人共享工作空间 , 针对小型部件的搬运、装配等应用需求 , 提供精准、灵活、安全的人机协作方案 。 ”宋晓刚举例称 。
技术更迭日新月异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国产工业机器人必须加紧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部署的主要任务中 , 首要一项就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 其中指出 , 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 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 , 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生机电融合等前沿技术 , 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应用 。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 , 推动重点研发机构加强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 鼓励骨干企业协同推动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 , 支持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