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合成生物学有望让CAR-T细胞小分队自带逻辑线路 , 判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变化 , 精准攻击的同时不要误伤无辜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田志刚感叹:“细胞治疗做了这么多年 , 感觉要做不下去了 , 但有了合成生物学 , 感觉希望又来了 。 ”
对付癌症 , 合成生物学的另一种思路是改造细菌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就在将细菌成更具针对性、更智能、更高效的抗肿瘤“武器” 。 被改造过的细菌一方面能够“踢醒”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 , 让它们起床干活了 , 这里有癌症;另一方面能帮忙运送药物分子 。 目前 , 该团队改造的人工细菌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并取得理想疗效 , 有望成为全球首个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活体生物药物 。
文章图片
(工程细菌识别并作用于癌细胞的示意图 , 图源:genengnews.com)
基础诊疗方面 , 合成生物学也有用武之地 。 麻省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小组的研究员把改造细菌植入可重复拉扯弯曲的水凝胶 , 能够黏附在人类皮肤表面 。 当这块生物材质接触到特定的物质后 , 植入的细菌因而受刺激而发光 , 提醒科学家有某种化学分子存在 。 该技术未来可能应用在防护手套上检测有毒物质、病原体、过敏源 , 甚至放在人的皮肤上作初步医疗诊断 。
文章图片
(有了这样的手套 , 以后再有刁民想毒死朕就没那么容易了!图源:MIT News)
医美是另一条当下颇具经济前景的赛道 。 能够以合成生物学技术量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PHA(聚羟基烷酸酯) , 正被市场视为轻医美的最佳选择 。 PHA降解周期小于6个月 , 在所有自然环境中都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
PHA药物微纳载体的降解能力更缓慢 , 生物相容性更好 , 其降解速度比聚乳酸(PLA)慢 , 是众多生物可降解材料中较慢的一大类 , 正因其降解产物释放较缓慢 , 对人体环境刺激更小 , 将在医美填充物与护肤原料、手术缝线等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 。
【万三|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背后:合成生物学——构建未来的制造方式】蓝晶微生物是全球第三家、国内第一家具备PHA大规模生产技术的企业 , 其已与某上市公司签署协议 , 成立合资公司 , 共同完成产品的研发、合规化申报及后续商业化推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