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三|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背后:合成生物学——构建未来的制造方式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万三】
“细胞治疗做了这么多年 , 感觉要做不下去了 , 但有了合成生物学 , 感觉希望又来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田志刚如此感叹 。
合成生物学 , 是一门运用基因操作工具等调节和改造生命行为 , 或再创生命形式的工程学科 , 它正在为诸多或迫在眉睫 , 或前景广阔的应用带来希望 。
中国合成生物学最早发起人之一的赵国屏院士这样解释:合成生物学区别于其他传统生命科学(如基因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的核心是其“工程学本质”——合成生物学最主要的任务 , 是要按人们的需求 , 设计出相应的“产品” 。
就跟设计制造冰箱是为了制冷储存食物一样 , 人工合成生物 , 有着明确的目的与明确的产物 。
举个例子 , 人们其实从几千年前就雇佣微生物给自己干活了 , 比如为让人们“痛快喝一杯”而默默耕耘的酿酒酵母 。 然而这种合作是偶然间达成的 , 长期以来人类只能通过偶然发现一个工作伙伴的形式 , 与微生物合作 。 喝完啤酒第二天人想喝酸奶了 , 酵母菌就没用 , 只能出门左拐找乳酸菌 。 第三天人类想要“酿”点别的东西 , 又得去亿万种细菌里大浪淘沙 。 这样的方式十分低效 。
有了合成生物学 , 科学家可以改造细菌自身的构造 , 创造出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生命 , 甚至让它与半导体等人造物质结合 , 精确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东西 。
如今 , 合成生物学已经与纳米技术、机械工程、大数据、AI学习等多领域相结合 , 在制造业、医疗、能源、农业、消费品等领域落实应用 。
一、助力农业发展
去年9月 , 中科院团队完成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重大突破 , 今后 , 费时费地的农业过程 , 可能会变成高效集中化的工业过程 。
这背后 , 是合成生物学家十多年“设计-合成-测试-学习”的反复尝试 。
万三|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背后:合成生物学——构建未来的制造方式
文章图片

诚然 , 用这种方法转换淀粉的成本尚不能与农业种植竞争 , 但合成生物学也已经在其他诸多方面协助农业生产 。
微生物天然产出的一些物质可以作为农药 , 远比化学农药要高效安全、对环境友好 , 在植物病虫害防控及保护我国粮食安全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 。 例如除虫菊酯就是菊科植物天然会产生的一类物质 , 它对蜜蜂、蝴蝶等农业益虫无毒 , 却能有效杀伤多种害虫 。 且对哺乳动物很友好 , 在环境中停留的时间也很短 。
常规方法要获得除虫菊酯怎么办呢?种菊花呗 , 然后再想办法从植物内提取 。 下图就是漂漂亮亮的除虫菊:
万三|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背后:合成生物学——构建未来的制造方式
文章图片

但种菊花要时间 , 收割后萃取出想要的化学物质又要一阵折腾 , 所以产量不够大 , 成本也比较高 。 毕竟植物只是为了活下去 , 顺手产点除虫菊酯 , 不是为了给人类制造生物农药而生的 , 所以它体内的除虫菊酯含量也不高 。
合成生物学的思路是 , 先搞清楚植物怎么造出除虫菊酯的 , 再把植物细胞中能够干活的“元件”流水线式组装入微生物细胞中 , 让能够大量繁殖养起来又便宜的细菌来当代工厂 。 等技术成熟后不怕不够用 。
二、医疗新曙光
怎样将合成生物学技术转化到医疗应用上的研究 , 受到了科技界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
大家可还记得120万元/支的天价癌症药CAR-T?这种治疗癌症的技术从患者的血液中取出T-细胞 , 一顿量身定做的改造后 , 让它们学会识别并攻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 。 听着很美好 , 但它有使用范围限制和一旦发生了很麻烦的副作用:识别错了的话 , 会把自己人一顿猛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