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采访人员 | 徐诗琪东莞市大朗镇是全国有名的毛织品产业聚集地 , 鲁生在这里经营一家针织衫工厂 。 说是工厂 , 偌大的双层厂房里也只有十余位工人 , 因为大部分生产环节均被外包出去 , 鲁生只做成衣最后几个洗水、染色等环节 。
编辑 | 林腾
前些年 , 鲁生重金购入了十多台纺织机器人 , 它们能自动将一条纱线纺成衣衫 , 把原本外包的工作揽下 。 试水几年后 , 鲁生打算今年再添置100台 , 把机器人产能扩大几倍 。
在制造业发达的大湾区 , 无论大小工厂 , 劳动力短缺 , “机器换人”已经势不可挡 。 正处复工复产进行时 , 机器人在其中也发挥了不小的力量 。
“机器换人” , 大厂在前小厂在后
鲁生工厂的机器人整齐摆放在一个房间内 , “我们把这叫做一体机” , 纱线放在机器顶部 , 成品从末端输出 , 业内也称之为电脑横机 。 房间里日常只需要一两个工人看守机器状态 。
文章图片
鲁生的工厂 , 拍摄:界面新闻
每天 , 一台一体机能生产20件针织衫 , “产量和人手做的其实差不多” , 但好处在于机器产出的衣服品质更易把控 。 鲁生向界面新闻介绍 , 早期工厂购入的机器人分为进口与国产 , 价值100万的进口机器针种更密、编织的衣服更薄 , 30万一台的国产机器功能则相对简易 。 也因此 , 进口机器主要用于生产高端产品 , “30块成本 , 出厂价要到100 , 没法走量 。 ”鲁生说 。
随着国产机器功能完善 , 价格降低 , 鲁生有意在今年添购100台国产机器 , 开始“跑量” , 把利润做上去 。 如此下来 , 机器产量占比可从目前的不到5%上升至10% , 节省人力可达30%-40% 。
鲁生说 , 目前来看想要收回机器人的成本还遥不可期 , 但他知道 , “这条路肯定是要往下走的 。 ”
与鲁生抱有相似观点的小型私营工厂主还有很多 。 另一位以手工组装为主的航模工厂老板也表示 , 有意投资引进流水线作业 。
在“机器换人”进程上 , 大型制造企业走在前面 。 美的集团旗下的库卡机器人是“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 , 2018年至今 , 库卡在佛山顺德已建成两期生产基地 , 形成机器人产业园 。
库卡CTO李宏伟曾向界面新闻透露 , 2021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机器人的使用密度达到了320台/万人 。 在顺德的美的微波与清洁工厂 , 界面新闻采访人员也看到包括AGV自动导航小车、机械手等多种机器人设备 ,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 , 美的微清工厂在三年内从1.1万名员工减员至8500人左右 , 整体效率提升38%以上 。
与美的集团同处顺德的家电巨头格兰仕也积极投入机器人设备 。 格兰仕相关负责人表示 , 目前格兰仕顺德总部已投产4条智能生产线 , 每条生产线17个机器人 , 单线每6.7秒就能下线一台产品 , 生产效率是传统制造模式的9倍 , 生产精度达到0.1毫米 。
富士康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 , 则已推行多年“灯塔工厂” 。 据工业富联公布数据 , 其深圳熄灯工厂项目导入108台自动化设备 , 并完成联网化 。 整体项目完成后 , 人力节省280人 , 人力节省88% , 提升效益2.5倍 。
广东不仅是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大省 , 也是生产大省 。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 , 2021年1-11月 , 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0.1% 。 在2020年 ,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总体产量达到7.04万台(套) , 占全国产量的29.7% , 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