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核心( 四 )


2)海淘、朋友代购等消费方式的兴起
80后、90后消费者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父辈 , 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群体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大学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剧增 , 主要得益于新增适龄年轻群体接受更高教育的人口比例迅速上升 。越来越高的出国留学及海归比例形成了较大比例的人口基数 , 通过社交软件或者回国后的交际圈传播范围扩大了示范效应 , 带动消费向中高端升级 。
3、渠道下沉带动小镇青年消费升级
从传统大卖场的情况看 , 近一两年来国美、苏宁等将门店从传统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动作一直在进行 。截止2016年三季度末 , 国美电器旗下门店数达到1727家 , 覆盖城市达到428个完成了除西藏地区以外的内地所有省份覆盖 , 三四线城市(即国美二级市场门店)门店个数由283个上升到390个 , 渠道进一步下沉 。2016年三季度末 , 苏宁门店数达到1501家 , 覆盖城市297个 , 2017年年苏宁计划再开1000家苏宁易购店 , 主要目标是三四线市场 。
而家电品牌早已完成了在三四线城市下沉的动作 。从2012年开始 , 小家电厂商积极布局三四线城市渠道建设(如生活体验馆等) , 弥补苏宁、国美等大卖场渠道无法覆盖的区域 , 在2015年逐渐进入收获期 。
4、小镇青年对于消费升级的真正需求在变化
三四线消费口碑效应更明显 。由于城市规模小 , 目标群体范围更为集中 , 因此产品的口碑效应也更为显著 , 对于品质和差异化的要求更高 。传统以来三四线城市入驻的大品牌的专卖店以及大卖场相对于一二线城市仍有差距 , 资讯获取渠道相对于大城市较为狭窄 , 因此人们普遍习惯于朋友圈、社交圈内口口相传 。
尽管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是大趋势 , 但高性价比产品仍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海淘等方式虽然是消费升级 , 但本质上还是满足了消费者能买到比进口商品便宜的心理 。
在过去十年内消费升级受益的更多是国外的厂商和品牌 , 本土企业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大潮中并未完全享受到红利 。目前在不少家电品类上 , 可以观察到的市场格局是高端海外品牌和低端国内品牌占据主流位置 , 但中端市场仍属空白 。
以剃须刀产品为例 , 目前国内的高端市场主要品牌包括飞利浦、松下、雷明登、博朗等 , 低端市场品牌包括奔腾、超人、科美等品牌 , 价格段在200元~400元的中端市场品牌较为匮乏 。
从品牌数量的角度看 , 目前市场上销售较大的主流品牌主要集中在200元以下价格段和400元以上价格段 , 中端市场空白有待填补 。
在大众消费领域 , 未来传统牙刷有望向电动牙刷的升级 。对比普通牙刷20元左右的均价 , 电动牙刷整体价格在200到数千元不等 , 消费升级明显 。根据尼尔森的数据统计 , 我国电动牙刷普及率仅5% , 对比美国42%的普及率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 , 2015年我国电动牙刷市场整体规模仅7亿元人民币 , 市场处于培育初期 。
我们认为 , 随着消费升级在各领域不断深入、海外购物普及化等 , 未来的产品需求也会从奢侈品转移到日常消费品 。消费者不再专注于高端奢侈品或大件商品 , 逐渐回归到需求更加实在的品类如牙刷、杯子、指甲钳等生活日用品 。可以预见的是面膜、保温杯、尿布、驱蚊水、保健品等将成为新一代的“爆款” , 限量、小众款甚至全球首发的新品也同样受到追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