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东、拉美、欧洲等地区的上百家数据中心 , 已经采用了预制模块化的建设方式 。 “企业客户对这种建设方式感兴趣 , 但同时也有担心 , 毕竟这是一件新型的建设方式 。 ”方良周说 。
又一次地 , 华为选择了“自己生产的降落伞自己先跳”——在东莞松山湖建设华为云数据中心 , 并将之打造成为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样板 。
文章图片
东莞华为云数据中心全貌
走进东莞松山湖华为云数据中心园区 , 一座绿白相间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 这就是一期工程 。 园区遵循华为云“前店后厂”战略 , 作为面向华南、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数据中心基地 , 规划占地109亩 , 设计容纳机柜8000个 , 机房区域分为多个可独立运行的POD(可独立运行单元) 。 该数据中心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成熟的预制模块化建设方式 , BIM 3D设计+工厂预制+现场装配以及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 , 将同等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从18个月缩减至6个月 。
这是当今业界规模最大、交付速度最快的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 , 为云业务快速上线、按需部署提供了坚强后盾 , 也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6个月的建设周期刷新了业内所能做到最快的数据中心建设速度 , 何况东莞松山湖华为云数据中心不是单层建筑 , 而是一座5层楼24米高的永久建筑 , 华为建设数据中心就像拼乐高积木一样 , 省去了传统混凝土方案繁琐的现场施工 , 避免了各项目组的施工冲突 。
预制化将大量属于施工现场的工作前置到了模块化工厂进行预制 , 因此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交付时间 。 孙岩飞介绍 , 传统数据中心施工的CAD图纸是平面化的 , 预制模块化通过BIM 3D设计 , 提前监测和识别管线管路的干涉点和交错点 , 提前加以防范和控制 , 做到真正的“设计即所得” 。
在生产阶段 , 华为实现了全数字化的生产管控 , 预制工厂里每一个模块 , 每一个箱体 , 甚至每一个零件都做到了全流程的可视化 , 做到可视可控可管可监测 。
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 , 华为提供的设备系统与电力系统同样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 ,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灵活按需组装 。 基于AI的制冷调节iCooling技术、端到端能效调优等手段 , 即使在东莞这样常年高温多雨的地方 , 松山湖华为云数据中心也能将年均PUE控制在1.3以内 , 相较于传统制冷方式 , 年节约电费超过千万元 。
“工程产品化、产品模块化、模块预制化和标准化 ,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 。 ”孙岩飞说 。
“东数西算”有望加速预制模块化普及
“东数西算”大风起兮云飞扬 , 谋局者众 。 然而 , 如同种树一样 , 数据中心业务能力的积累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 其次是现在 。
一方面 , 华为服务B端大客户数十年 , 数据中心是政企等客户数字化的刚需 , 华为在充分理解多种行业、多种场景的客户需求基础上 , 始终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感性;另一方面 , 华为自身体量庞大的数字化业务催生大量的数据中心需求 , 使得华为有充足的空间打磨数据中心技术先进性 , 实践新技术和新想法 。
以预制化为例 , 业界都知道预制模块化省时省力 , 但建筑吊装是一大难题 。 东莞松山湖华为云数据中心园区每座POD由189个箱体五层堆叠而成 , 最关键的就是对的准、对的快以及确保稳固可靠 。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