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新教务系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希望同学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少年气’ , 不躺平、不内卷、无惧挑战、不知疲倦 , 带着少年的热血实学实干、厚积薄发 。”又是一年毕业季 , 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今年的毕业典礼上 , 院长程萍为学生们上了大学里的“最后一课” 。她勉励学生“做一个温暖向上的有为青年” , 秉承“注重实践 , 扶助农工”校训 , 在紧要关头冲锋在前 , 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 , 在科技前沿探索发现 , 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 , 在平凡岗位成就非凡 。
农业高校人才与技术供给能力薄弱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农业科技人才?学院如何吸引培养创新、实用人才 , 设置社会更需要的专业 ,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如何加强校地校企合作 , 充分发挥学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优势 , 进一步激活当地乡村振兴活力 , 共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着10 年大学工作经验的程萍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她在教育实践中感受到 , 大学培养人才要符合国家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 这样的人才进入社会以后才会成为抢手的人才 , 成为行业里马上能用的人才 。
程萍认为 , 目前 , 农业高校人才与技术供给能力仍十分薄弱 。一是人才培养总量偏低;二是人才培养结构中实用型人才比例偏低;三是从科研资源与能力来看 , 农林院校教学科研人员数量、科研经费总量偏低 , 科研成果更多体现在论文发表中 , 科技专利与科技转让成果比重较低 , 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
抓好人才内涵式建设
人才是核心 , 是第一生产力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 , 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放在重中之重 。2018 年 , 程萍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后 , 抓的第一件事就是人才强校战略 , 确定了百名博士引进计划 , 引进高层次人才 , 并且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一系列创新;采取年薪制 , 特聘教授、副教授 , 引进了10 名院士、3 名中组部特聘专家 , 还陆续引进了国外400 多位博士、硕士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懈动力 , 更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程萍来校后抓的第二件事就是科技创新 , 建立了8 个院士领衔的创新研究院 , 通过研究院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 这些人才在跨学科的创新研究院进行科研创新 , 并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7 月14 号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Plant & AnimalScience) 首次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排名前1% , 成为学院第一个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 这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一个历史性跨越 , 也是该院学科建设一个里程碑式突破 。“学院这几年在科研平台、重大项目、科研经费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 设立了多个重点实验室以及一系列重大项目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获国家自然基金从2018 年的5 项增加到2021 年的25 项 , 社会科学也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实现了零的突破 。”程萍说道 。
第三是内涵式建设 , 抓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 。近几年 , 在教育部新农科、新工科的背景下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科交叉融合 , 设立适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专业 , 例如文化产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专业 。引进的年轻人才走上了讲台 , 学院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大赛上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近几年也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 , 同时在本科的教学上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二等奖 。学院在教学上进行“3+1”“3+2”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改革 , 植物保护专业、计算机科学两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