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创新之刃”活动海报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 供图
中新网北京2月26日电 (采访人员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的格致论道讲坛 , 26日下午在北京推出“基础科学”系列专场的首场“创新之刃”活动 , 邀请高能物理、天文、微生物、心理、青藏高原、大气物理等领域科学家作主题演讲 。
【中科院讲坛首场“创新之刃”活动 六位科学家聚焦基础科学演讲】首场“创新之刃”活动上 , 中科院院士王贻芳、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钱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胡理、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凡、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蒋如斌 , 应邀分享他们在粒子物理、中国天眼、细菌智商、高原河沙、疼痛认知、人工引雷等研究中的科研故事与经历 。
在“创新之刃”活动中 , 王贻芳院士讲述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探索方向 , 李菂研究员分享“中国天眼”最新的科研成果 , 钱韦研究员展示在细菌“智商”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现 , 胡理研究员揭示认知疼痛背后的机制 , 张凡研究员解读青藏高原河流沙化背后的原因 , 蒋如斌研究员则带领观众领略人工引雷的神奇 。 这6位科学家通过演讲的方式 , 讲述他们各自在探索“基础科学”的路上 , 遇到的荆棘与困境 , 展现科学家们攻坚克难、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 凸显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
除主题演讲外 , “创新之刃”活动还特别策划推出圆桌环节 , 发表演讲的多位科学家还围绕“基础科学之用”的主题 , 通过圆桌对话的形式 , 围绕“基础科学有什么用”“中国基础科学的世界地位”“为何我们要在基础科学上加大投入”等议题 , 以思想上的碰撞与交流方式进行探讨 。 首场“创新之刃”活动的演讲和圆桌环节 , 也在多个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 旨在为线上的公众献上科学的“盛宴” 。
据格致论道讲坛主办方介绍 , 基础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 ,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离不开基础科学的突破 。 联合国在第76届大会上宣布2022年为“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 , 着重强调基础科学对研究、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 2018年 ,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 指出“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 当前 ,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 , 科学技术加速演进 , 面对新时期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需求 , 2021年中科院制定“基础研究十条” , 推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政策、新措施 , 为科技创新提供根基与源泉 。
为让更多公众了解基础科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 每月举办一期演讲活动的格致论道讲坛2022年将持续推出基础科学专场演讲活动 , 邀请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分享他们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经历和感悟 , 提升公众对基础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 激发青少年参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 。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