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中的菽指的是( 二 )


粟在商周时代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不过,它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比黍、稷要差些,生长期和耕种技术要求也比黍、稷要高,实属高冷傲娇型,种植程度不如黍稷更普遍 。
所以,在《诗经》中“禾”字出现7次,“粟”字出现3次,总计为10次,粟的出现次数远没有黍、稷多 。

五谷中的菽指的是

文章插图
4】《诗经》中的麻、菽、麦,你都分得清楚吗
《诗经》中的“麻”指大麻,也叫火麻,雌雄异株 。
雄株叫“枲”(xǐ),主要收取它的纤维作纺织用,是古人最重要的衣料 。
雌株叫“苴”(jū),主要收取其籽实,在古代作为食物用,为“五谷”之一 。
《豳风·七月》中所说的“九月叔苴”,意思是在农历九月采集麻籽 。这种麻籽含油量高,多食会伤身,一般都是穷苦百姓所食用 。
这种雌性大麻的茎、叶和籽实的果壳、苞片含有致幻成分,是提取毒品“大麻”的主要原料,现在已经被许多国家列为禁止种植的植物了 。
《诗经》中的“菽”主要是指大豆,也称“荏(rěn)菽” 。
《大雅·生民》有一句“艺之荏菽,荏菽斾(pèi)斾”,说的就是这种植物 。在《诗经》时代,大豆主要是煮熟了食用的,称为“豆饭” 。
麦子有大麦、小麦之分,《诗经》里的“麦”主要是指小麦,也称为“来”,而《诗经》里的大麦,则称为“牟”(也作“麰”) 。
麦子的原产地一般认为是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也即两河流域及周围地区,大约在史前时期已经过西域传入中土 。《周颂·思文》中的这句“贻我来牟,帝命率育”告诉我们,在商周时期,麦子已有较广泛的种植 。
五谷中的菽指的是

文章插图
5】北方水稻主要是用来酿酒的
种的大多是糯稻
现在大家平时吃得最多的稻米,在《诗经》中的存在感并不强,这和当时水稻的种植和使用有很大的关系 。
五谷中的菽指的是

文章插图
中国湿地博物馆展出的水稻标本
水稻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不过早在商周时期,在黄河流域一带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一些区域里也有栽种 。但是,《诗经》时代种植的水稻,主要的使用功能是酿酒 。
从《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水稻不是供人日常食用,而是用来酿酒的,所以相对种植得比较少 。另外,稻米酿酒主要是用糯米作为原料,可见当时豳地所种植的水稻,是糯谷 。
《周颂·丰年》中说:“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这里的“稌”(tú),指的就是带粘性的糯稻 。“为酒为醴”,也正反映出当时种植的黍和稌这两种带粘性的粮食作物,主要用来酿酒这一社会状况 。
五谷中的菽指的是

文章插图
中国湿地博物馆展出的水稻标本
6】《诗经》时代粮食,都是蒸、煮着吃的
介绍了那么多粮食,很多人肯定会好奇:在《诗经》时代,这些粮食都是怎么吃的呢?
在《诗经》时代,无论是黍、稷还是粟、麦、菽、麻、稻,作为日常食用所需,古人主要通过蒸、煮两种手段将它们弄熟,然后“粒食” 。
相对来说,黍、稷、粟、稻之类去除表皮后,通过蒸、煮容易酥烂,也易为人消化,而麦、菽、麻之类带有表皮的粮食,通过蒸、煮后并不容易酥烂,因此口感较差,也不易消化 。
纵向来看,这些《诗经》中提及的粮食作物,随着时代的变迁,食用方法、种植面积、受欢迎程度的“排行榜”也逐渐发生变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