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中的菽指的是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俞静漪
《诗经》中提到了哪些粮食作物,出镜率最高的是哪一种?
《诗经》时代的水稻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诗经》时代的粮食都是怎么吃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合中国湿地博物馆推出“诗经里的湿地植物”文化小课一直在进行中,我们邀请到多位专家分享他们对诗经植物的不同解读,带大家一起进入诗经的草木世界 。(详情点这里)

五谷中的菽指的是

文章插图
今天(2月4日)的小课,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周明初详细解读《诗经》中的“五谷” 。
五谷中的菽指的是

文章插图
1】《诗经》中“出镜率”最高的粮食作物是谁?
它们都长啥样
我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称为“五谷”,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是麻、黍、稷、麦、豆,一说为黍、稷、菽、麦、稻,一说为稻、稷、麦、豆、麻 。
这几种作物,在《诗经》中都出现过,如“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均来自《豳风·七月》 。
如果按照提及次数算,在《诗经》中,“黍”被提到了19次,“稷”被提到了18次,是《诗经》中“出镜率”最高的头部粮食作物 。可见在《诗经》时代,也就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之间五百多年的时间里,黍和稷是两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
黍和稷,都是禾本科黍属植物,实际是同种植物,只是它们的穗形和籽实有所不同 。黍的主穗轴是弯的,穗和分支向一侧倾斜,秆上有毛,籽实带粘性;而稷的主穗轴直立,穗的分支向四周散开,秆上无毛,籽实不带粘性 。
究竟长什么样子?
看看下面这张示意图就知道了,左边散穗型的是稷,右边侧穗型的是黍 。
五谷中的菽指的是

文章插图
左边散穗型的是稷,右边侧穗型的是黍
2】“后稷”和“社稷”有什么来历?
两千年多前,就已经分早种晚熟和晚种早熟的不同品种
黍和稷的抗旱能力强,生长期短,在我国西北地区很早就有栽培 。我们今天所说的“黄米”(比小米略大)就是黍或稷经脱壳后的籽实 。
周人的始祖被称为“后稷”,就因其为种植黍稷的能手而得名 。关于这一点,《大雅·生民》中交代得明明白白——“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 。”
后稷在当时所栽培的黍,有称为“秬”(jù)的黑黍,有称为“穈”(mén)的红黍,有称为“芑”(qǐ)的白黍,还有一种称为“秠”(pī)的,一壳里面含有两粒黍米 。
《豳风·七月》中的“黍稷重穋”这句,信息量也很大,这里的“重”是指早种晚熟,“穋”(lù)是指晚种早熟 。想不到吧,两千多年前,黍、稷居然就有了早种晚熟和晚种早熟的不同品种 。
从使用上来看,黍是粘性的,除可食用外,主要用来酿酒,而稷是不粘的,更多是用来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此周人的祖先称“后稷”而不称“后黍”,古代的国家则称为“社稷”,其中的“社”是指土地神,而“稷”是谷神 。
3】今天的“小米”是古时的“粟”
古文中也叫“禾”
从古至今,有不少人都认为稷即是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米 。
粟在古文献中称为“禾”,在古文字中,“禾”是粟的穗弯曲下垂的形状 。
《诗经·七月》中的这句“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就是一个证明 。
这两句诗同时提到了黍、稷、禾、麻、菽、麦六种粮食作物,如果说稷与禾都是指粟的话,那么粟在上下两句诗中属于重复出现,显然这是解释不通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