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與東捻軍的尹隆河之戰劉銘傳為什么先勝后敗?( 二 )
淮軍與東捻軍的尹隆河之戰劉銘傳為什么先勝后敗?
1864年夏 , 曾國荃帶兵攻陷天京 , 隨后李秀成、幼天王、洪仁等人紛紛被抓 , 太平天國滅亡 。 但是 , 那個時候清政府控制范圍內仍舊有很多叛軍 , 北方以捻軍為主 , 南方以太平軍殘余勢力為主 。
遵王賴文光沒有帶著自己的部屬在南方繼續扛清 , 而是選擇了北上匯合捻軍 。
1866年 , 捻軍在河南境內分化為兩支 , 一支以賴文光和任化邦為首 , 是為東捻軍 , 另一支則是西捻軍 , 為首的是張宗禹和張禹爵 。 同年底 , 東捻軍往湖北境內挺近 。
東捻軍活動的地方一直在山東河南境內 , 這一次往南發展立刻讓清政府警覺起來 , 于是要求曾國荃、劉銘傳、鮑超等人紛紛帶兵奔赴前線 , 對東捻軍進行圍堵 , 最后將之殲滅 。 清軍各部分很快到達指定位置 , 將東捻軍包圍在臼口(今湖北省鐘祥市舊口鎮)一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