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涌入声音赛道,降噪技术如何掘金万亿市场?( 二 )


刘志: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 , 声音的价值不断提升 , 应用越来越多 , 我们可以从应用方式、应用场景和应用行业三个维度来看这个问题 。
首先声音有三个主要的应用方式 , 一是通信 , 二是人机交互(如语音识别、口语测评等) , 三是物与物交互(如通过声音自动判断设备状态、环境感知等);在应用场景上 , 可分为个人移动场景(可穿戴设备) , 车载移动场景(智能车联网) , 固定空间场景(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室等);从应用行业来看 , 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着声音发挥价值的空间 。 这三个维度构成一个立体的空间 , 空间中的每一个交汇点都可能带来一项创新应用 , 因此声音的智能化处理有着太大的想象空间 , 我个人认为未来声音的产业链是万亿级的大市场 。
但是今天 , 噪声干扰和器件限制 , 极大降低了声音采集的精度和范围 , 严重制约着通信质量和声音智能处理效果 , 嘈杂环境会大大降低移动通信的质量和体验 , 同时噪声会降低目标语音信息的获取效率 , 导致可懂度下降 。 这些问题导致声音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 这正是黄鹂智声的价值所在 ,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消除噪声的影响 , 让声音采集得更加清晰 , 以此来保证声音通信的质量和后端声音智能化处理的效果 , 从而实现我们企业的使命:用声音智能改善人类生活与工作品质 。
声音技术门槛高、创新应用少
国内在通话降噪等多个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南都: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蓝牙耳机 , 尤其是一些好的蓝牙降噪耳机非常受欢迎 , 像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都在自己做 , 和手机厂商比起来 , 黄鹂智声的发展路径有什么不一样?竞争优势在哪里?
刘志:耳机最早是作为听音设备出现的 , 历经近百年的发展 , 各大厂商都将主要的技术提升集中在听音效果上 , BOSE、SONY自不必说 , 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也是如此 , 因此 , 听音降噪正逐渐成为蓝牙耳机的标配 , 目的是在欣赏音乐时 , 让耳机使用者自己听不到外界的噪声 。
我们观察到 , 今天的耳机产品 , 除了听音之外 , 通话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 已经成为耳机的第二大应用 , 因此 , 黄鹂智声在耳机产品上将技术优势集中在通话降噪领域 , 其目的是在通话时 , 让通话的对方听不到耳机使用者周边的噪声 。
听音降噪技术今天已经普及 , 而通话降噪技术因其复杂度更高 , 环境适应性要求更广 , 面临的技术挑战也更多 。 黄鹂智声的竞争优势首先就体现在其通话降噪技术的先进性和用户的效果体验上 。
南都:声音这个领域 , 感觉很细分 , 它的技术门槛高吗?国内会面临卡脖子问题吗?国内的声音处理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或地位?
刘志: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 人类四分之一以上的信息获取直接来自于声音 , 这就决定了声音相关的领域是一个大产业 , 但另一方面 , 因其技术门槛高 , 导致今天声音的应用更多还停留在我们已经熟知的通话和语音识别上 , 创新应用比较少 , 所以感觉上很细分 。
声音技术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噪声严重影响声音信息的获取 , 声音相比图像 , 在同样信息量下的数据更少 , 缺少冗余数据来恢复信息 , 因此更容易受到噪声干扰 。 声音领域的技术范畴太广 , 其中部分领域可能会面临卡脖子的问题 , 但我们有信心的是 , 在通话降噪、中文语音识别等多个领域 , 国内的技术在国际上都是处于领先水平 。
南都:最后一个问题 , 黄鹂智声的研发团队来自清华 , 但是成果落地转化在深圳 , 对于你们来说 , 选择来深圳创业的背后 , 都有哪些考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