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物质 , 它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 , 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 它那就是钛合金 。 这种物质 , 也让我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钛合金专家曹春晓为之痴迷 。
他和钛合金已经结缘65年了 , 他表示:“现在我已经87岁了 , 如果还有下一辈子的话 , 我还愿意再一次与钛合金、与航空结下终身的不解之缘 。 ”这种材料已经开始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 尤其是医疗领域 。
在曹春晓院士61岁时 , 因为心脏原因 , 他选择佩戴心脏起搏器 , 这个起搏器里也具有钛合金 。 他介绍 , 佩戴起搏器是因为自己有一段时间工作太忙 , 突然发现自己心脏发现跳得太慢了 , 于是就选择了这个起搏器 。
近期 , 曹春晓做客抖音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联合出品的《院士开讲》栏目 , 分享了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 也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科研历程 。
与钛合金结缘
作为中国钛合金领域的奠基人与开创者 , 曹春晓院士生于1934年 , 从22岁开始研究钛合金 , 是我国“973”、“86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 在《院士开讲》中 , 曹春晓院士回顾了自己踏上钛合金材料研究道路的人生历程 。
他说:“1956年 , 有关领导安排我参加中国第一个航空钛合金实验室的筹建工作 。 这个实验室在中国过去是没有的” 。
文章图片
曹春晓讲述青年往事
曹春晓院士直言 , 当时他自己也有所顾虑 , “想知道钛合金到底是什么东西 , 我听也没听到过 , 我赶快去查查资料 , 到图书馆去问问别人” 。 随后 , 曹春晓院士了解到 , 钛合金是当时新发展出来的一种新金属 , 美国已经领先我国多年 , 开始工业化应用 , 包括使用在飞机等航空器材的发动机上 。
【这位给战斗机造“心脏”的87岁院士,心脏里有他研究了一辈子的钛合金】曹春晓院士介绍 , 钛合金因为密度小、强度高、抗腐蚀性强 , 是飞机发动机、桨毂等重要零部件不可或缺的材料 , “从资料来看感觉到它的优点很适合于搞航空材料 , 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么一个任务 。 ”
此后 , 他参与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被应用到多种战斗机中 , 对国产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发动机被看作是飞机的心脏 , 而曹春晓就是那个“造心脏”的人 。
经过科学家们几十年的努力 , 今天 , 我国钛合金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 国产运输机和战斗机的钛用量一直在上升 。 在《院士开讲》中 , 曹春晓提到 , “歼-8”还只有2% , 到了“歼-31”的时候 , 已经上升到25% 。 军用运输机“运-20”的钛合金用量达到10% , 与美国C-17运输机的钛用量不相上下 。
文章图片
来源:抖音《院士开讲》第五期
在战斗机和运输机之外 , 曹春晓也参与了国产大飞机项目 , 从立项到研发 , 见证了C919等机型发展的每一步 。
2006年 , 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 , 曹春晓当时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 成为唯一从事航空材料研究的委员 。 国产大飞机项目涵盖民用和军用机型 , 民用客机代号就是C919 。 曹春晓又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奔波于全国各地 。
2017年5月5日 , 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 。 曹春晓在现场激动不已 , 和总设计师以及其他几位院士留下合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