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人过生日 盘点古代人过生日时的习俗( 二 )


盘点古代人过生日 盘点古代人过生日时的习俗

文章插图
另一种是所谓的“无教之徒”,亦即民间,父母去世后仍置酒乐,庆祝生日 。
所以,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讲:“生日之礼,古人所无 。至齐梁间,乃行此礼 。”
《隋书·高祖记》记载隋文帝曾下诏:“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 。”
这里的“武元皇帝”和“元明皇后”是杨坚的亲生父母杨忠和吕氏 。杨坚在生日当天要求举国吃素以此追思双亲,哀戚如此,燕乐更无从谈起 。
把生日搞成庆贺活动的习俗起源于南方地区,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原地区对这种习俗是相当排斥的 。
此外,据史书上记载,唐太宗坚持不搞生日庆贺,他提倡“感伤”反思 。
这说明即使是在隋唐大一统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生日祝贺的习俗礼仪已从江南传遍全国,但依然有许多人维护传统,不搞生日庆典 。
而唐太宗的后人们则不这么认为 。据清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19考证,封建帝王确定在生日举行大型祝寿活动始于唐代中期 。
729年农历八月,唐玄宗置酒宴招待群臣,庆祝自己的生日 。宴会后,尚书左丞相源乾曜、有丞相张说率文武百官上表,请以玄宗生日八月五日那天为“千秋节” 。
此后,唐代皇帝不但在生日祝寿,而且除唐德宗外,都为生日取了专用的名称 。
如唐肃宗生日叫“天成地平节”,唐武宗生日叫“庆阳节”,唐宣宗生日叫“寿昌节”,唐昭宗生日叫“嘉会节”等等 。
唐代自唐玄宗始,每逢皇帝生日全国都休假3日举行庆祝活动,“朝野同欢” 。
盘点古代人过生日 盘点古代人过生日时的习俗

文章插图
在京城,群臣向皇帝祝寿,献上甘露、醇酎和“万岁寿酒” 。各道节度使为博得皇帝欢心,则献上大量珍物宝玩 。
京城以外的官吏百姓也要做寿酒宴,来庆贺皇帝生日 。
由于封建帝王的倡导,上行下效,各级官僚借送生日贺礼之机拉关系、交权贵,在宋代成为普遍的风气 。
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在奸臣秦桧擅权时,“四方皆以其生日致馈 。
其后州郡监司率受此礼,极其僭侈” 。以至于1156年,为刹僭侈之风,宋高宗还曾下诏,禁止在职官吏过生日收贺礼 。
但从各种文献记载看,这道禁令并没有起太大作用,其后送生日贺礼之风仍然盛行 。
宋代除生日送财物外,还有生日献诗词的风气:大文学家苏轼《东坡全集》中就有多首祝贺生日的诗,如《表弟程德孺生日诗》等 。
南宋朱熹在母亲60岁生日时,为母亲写了一首祝寿诗《寿母生朝》,民间的祝寿活动自此盛行起来 。
寿诞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 。
寿联上写“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之类的联语 。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 。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 。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
东汉桓帝时,麻姑降蔡经家,年似十八九岁.说近日蓬莱海水又变浅了 。
寿宴中不可缺少的是汤饼和寿桃 。汤饼即面条,生日面条叫长寿面 。
生日吃面条的风俗盛行于唐朝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赠进士张盥诗》讲:
“忆尔悬孤日,余为座上宾,举筋食汤饼,祝辞添麒麟 。”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前录》讲,生日“必食汤饼者,世所谓长寿面者也 。”
所以,唐朝去庆贺生日的人,还自称“汤饼客” 。生日汤饼有长寿之意,寿诞上自然不可缺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