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洲智能IPO:无人船艇盈利有多难? 龙头企业成立12年仍在亏损( 二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虽然云洲智能的内河级产品销量增长较快 , 但产销率并不高 。 2018年-2020年 , 公司内河级产品产量分别为152艘、387艘、2219艘 , 销量99艘、214艘、1077艘 , 产销率分别为65%、55%、49% 。 2021年1-6月 , 云洲智能内河级产品的产量缩减到149艘 , 销量为436艘 , 产销率达到293% 。
对于内河级产品产销率偏低 , 云洲智能表示 , 主要为公司展演所用或水面救生机器人、水上移动救生担架床等标准化产品库存备货所造成 , 随着客户需求逐步增加 , 销售渠道拓宽 , 内河级无人船艇的产销率有较大提升 。
根据计算 , 报告期内公司内河级产量共计为2907艘 , 销量1826艘 , 仍有1000余艘未销售 。 在产销率并不高的情况下 , 云洲智能为何还要生产这么多的内河级无人船艇 , 无从得知 。 不过云洲智能对产能利用率采用工时法计算 , 2018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3.31%、118.29%、118.68%及114.89% , 整体产能利用水平较高 , 公司产品产能具有一定瓶颈 。
按照IPO计划 , 云洲智能拟募集资金15.50亿元 , 用于无人船艇生产基地建设、无人船艇研发中心升级、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补充流动资金等 , 其中两个生产基地分为小型无人船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中大型无人船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 云洲智能将通过两个项目提高公司无人船艇制造产能 , 但两个项目的具体产能并未披露 。
但是 , 在内河级无人船艇产销率不高的情况下 , 云洲智能仍募资扩产 , 未来能否顺利消化仍是未知数 。
行业竞争者正在增多
从财务数据方面 , 对云洲智能与行业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并不是容易的事 。 在选取同行业可比公司时 , 云洲智能认为 ,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 , 其他无人船艇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产品体系相对较少 , 因此不具有可比性或仅在部分应用领域可比 。 ” , 选取了6家同行业可比公司 , 有5家为无人机相关上市公司 。
在招股书(申报稿)内 , 云洲智能列举无人船艇行业民用领域主要企业 , 有面向环境监测和测量测绘领域的安徽科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测量测绘领域的华测导航(300627 , SZ) , 英国公司L3 ASV 。
不过采访人员注意到 , 除了上述企业外 , 国内还有部分上市公司也在无人船艇行业进行布局 , 行业竞争者正在增多 。 2021年11月 , 星网宇达(002829,SZ)在回复投资者关于无人船研发进度时表示 , 目前公司完成了小型无人船样船的研发 , 进行了多次实验 , 并配合客户参加了海上任务伴随保障 。
2021年4月 , 聚光科技(300203 , SZ)官网发布消息显示 , 公司自主研发的USV系列无人船 , 共有水质走航监测、水质采样、水文测绘等五个船型 , 可实现水质走航监测、地表水自动取样、河床勘测、水文测绘等智能化作业 。
2021年8月 , 天海防务(300008 , SZ)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司隆海重能(宁波)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研发产品方向主要包括无人船全向多源融合感知系统、AI驾控智能体以及集群协同系统、智能无人特种船艇等 。
根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 , 预计至2023年 , 我国民用无人船艇市场规模约为32.2亿元 ,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3.7% 。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 , 行业竞争有可能更加激烈 , 云洲智能能否持续保持领先?
云洲智能表示 , 在技术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内河级无人船艇细分行业出现了部分竞品 , 但公司在内河级平台应用领域的产品布局较为全面 , 均实现了批量化销售;在门槛较高的海工级无人船艇领域国外仅有少数公司具备提供产品能力 , 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在门槛最高的海防级无人船艇领域 , 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中国船级社无人艇入级证书及无人艇检测资质的企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