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引下线标识
工艺说明:利用建筑物柱主筋作为接地引下线的每层用黄色油漆在引下线钢筋离地面0.3m处涂刷一圈 , 涂刷长度10cm 。
(3) 屋面避雷带
避雷带过伸缩缝
避雷带与引下线连接
避雷带上引下线标识
工艺说明:
避雷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 , 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避雷线应平直、牢固 , 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 , 距离建筑物表面100mm 。 支持件间的距离 , 在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 。 热镀锌钢材焊接时将破坏热镀锌防腐 , 应在焊痕内100mm内做防腐处理 。 避雷引下线处应采用金属铭牌制作永久标识 。
(4) 接地电阻测试点
工艺说明:
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 测试点应形成断接卡 , 平时采用镀锌螺栓紧固连接 , 便于检查测试 。 测试点处一般采用接线盒 , 如取消接线盒 , 应在洞壁上预埋洞盖的固定件 , 内壁用水泥砂浆抹光 。 测试点的制作应与建筑物的外装饰相结合 , 做到实用、美观 。
(5) 屋面金属管道接地
工艺说明:
屋面金属管道必须接地可靠 , 不得直接焊接 , 必须采用接地卡环并采用铜芯软线与接地扁钢连接 , 且防松零件齐全 。
(6) 屋面金属构件接地
金属楼梯接地
金属构件接地
屋面套管接地
工艺说明:
屋面外露的其他金属构件必须与避雷带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 。 各构件不得串接 , 必须单独与接地干线相连 。
(7) 室内金属门窗接地
工艺说明:
第二类防雷建筑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m时 , 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 。 第三类防雷建筑当建筑物高度超过60m时 , 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 。 金属门窗接地时连接导体宜暗敷 , 并应在窗框定位后 , 墙面装饰层或抹灰层施工之前进行 。
(8) 灯具金属外壳接地
工艺说明:
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 , 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 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 。
(9) 配电箱与金属导管跨接
工艺说明:
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 , 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编织铜线连接 , 且有标识 。 金属导管与配电箱连接处必须做接地跨接 , 且各管路必须单独与汇流排或接地干线连接 , 不得串接 。
(10) 配电室门(框)接地
工艺说明:
变配电室门与门框之间必须采用接地跨接 , 并与室内接地干线连接 , 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 。 配电间隔离和静止补偿装置的栅栏门及变配电室金属门铰链处的接地连接 , 应采用编织铜线 。 变配电室的避雷器应用最短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 。
(11) 电气设备接地
工艺说明:
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汇流排或接地干线相连接 , 严禁在一个接电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 重要设备和设备构架应有两根与主接地网不同地点连接的接地引下线 。 且每根接地引下线均应符合热稳定及机械强度的要求 , 连接引线应便于定期进行检查测试 。
(12) 金属管道的跨接
工艺说明:
金属管道的连接处一般不需要加接跨接线 。 但给水系统的水表和金属管道中的小段塑料管需加跨接线 , 以保证金属管道的等电位联结和接地的有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