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电缆穿刺分支连接
工艺说明:
穿刺线夹连接仅适用于塑料绝缘电缆 , 对于矿物绝缘电缆不适用;穿刺连接电缆宜沿墙明敷 , 桥架内穿刺连接时慎用 。 穿刺连接的主电缆外绝缘剥离长度为主电缆外径的50倍(且同一分支电缆的不同线夹应保持80-100mm的距离) , 以此长度均布各穿刺线夹的位置;当一层的分支电缆连接完后应及时送电进行分支质量验证 , 验证合格后再断电进行下一层的穿刺施工 , 并盖好本层桥架盖板或锁好本层电井门 。
(6) 电缆防火封堵
工艺说明:
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 , 穿每层楼板的电缆洞均需做防火封堵;建筑高度在100m及以内时 , 每3层做1次防火封堵 。 直接用防火胶泥封堵楼板洞即可 。 电缆沟应设置阻火墙 , 厚度不宜小于150mm对于沟内电缆纵横交叉而又密集的场所(如电子计算机室电缆层)可用阻火包构筑阻火墙 。 凡穿越楼板的电缆孔、洞都应采用无(有)机防火堵料 , 防火隔板或阻火包进行封堵 , 其封堵厚度不应小于100mm , 宜与楼板厚度齐平 。
6导管敷设
(1) 导管定位
工艺说明:
根据深化设计图与施工图确定各接线盒的位置 , 建筑模板安装好后 , 即可用卷尺和拉粉线方式确定线盒在模板上的位置 , 并用油漆进行盒位与导管走向标识 。
(2) 导管固定
工艺说明:
暗配电气管应与垂直于导管走向的钢筋绑扎固定 , 绑扎位置要求:距线盒边 , 接头处不大于150mm , 电线管绑扎点间的最大距离不大于1m , 钢管绑扎点间的最大距离不大于1.5m 。 暗配平行导管间的最小净距不小于10mm;导管交叉处层叠不大于2层 。
电气线管与线盒及管路坚固件必须同材质;接线盒的备用“敲落孔”一律不应敲落 , 中间接线盒应加盖封闭 。 导管在建筑物变形缝处应设补偿装置 。
管材暗配时 ,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 , 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 , 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 导管弯曲处的弯扁度不大于1% 。
(3) 导管保护
工艺说明:
所有导管接头处均应用封口胶带包扎不少于三层;板内导管走向下的模板上应及时做好导管走向油漆标识;直埋于楼板内的导管 , 穿出地面或楼板的外露应控制在100mm左右 , 且不得在二次砌体的墙角处明露 。 为防止浇灌时水泥砂浆进入管内 , 单独向上的管口用竹节或专用护口反扣在上面 , 并用封口胶带固定 。
(4) 导管与设备连接
工艺说明:
电气导管除连接灯具和电气设备处 , 一律不得采用柔性导管 。 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连接 , 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 , 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 。 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器具间的连接采用专用接头;复合型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的连接处密封良好 , 防液覆盖层完整无损;室外或屋顶进设备的电气导管 , 必须设置防水弯 。
(5) 导管剔槽
工艺说明:
剔槽敷设时 , 割深度为管直径+1.5厘米 , 宽度确定为管直径+2.0厘米 , 如是多根并排敷设 , 宽度为N(根数)×(管直径+3.0厘米 。 线盒的四周间隙确定为盒体尺寸+2厘米 , 以便于封实 , 盒口应高出毛墙1.0-1.5厘米 , 盒四周用砂浆粉宽1.0厘米护坡 。 应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 , 其厚度不应小于15mm 。 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电缆 , 穿管明敷或在非燃烧体内穿刚性导管暗敷 , 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 。 墙面切槽配成多根线管时 , 开槽修补后 , 增铺铁丝网 , 防止墙面空鼓开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