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之路该怎么走——青岛探索工业互联网产业升级调查( 二 )


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 不仅需要政策赋能 , 更要拿出真金白银支持 。 近年来 , 青岛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 , 撬动社会资本发起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工业互联网基金 , 重点投向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等 , 促进资本、技术和项目在青岛加快集聚 。
夯实基础
开放场景是青岛市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举措之一 , 其与众不同之处是用平台统一对接 。 青岛委托已落户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建立了线下的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展厅、线上的工业互联网供需平台和专家系统库 , 全市各企业的需求场景统一征集 , 服务商统一报名 。
“这种做法的优势是开放场景的企业不用满世界找方案 , 服务商也不用漫无边际地找企业 , 能够高效地实现场景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 ”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主任唐旖浓说 。
除了集中对接会 , 企业只要提出需求 , 平台就会根据场景特点快速推荐合适的服务商供企业选择 。 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改造就是这样实现的 。 “我们主要生产煤化工节能设备 , 因为是非标准、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 , 过去下单主要靠纸质传递 , 客户经常修改图纸 , 很容易弄混 , 差错率达10%以上 , 这是我们最大的‘痛点’ 。 ”公司总经理刘汝刚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向平台提出的需求是实现工序的无纸化、数字化、可视化 , 每一单进度能即时检视 。 需求提出后 , 平台根据公司的场景特点推荐了3家服务商 , 最后德固特与青岛致德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 。 “协议签订后3个月就改造完毕 , 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 改造后差错率基本为零 , 效率提升了25% , 人工成本节省15% 。 关键是积累了数据 , 为我们今后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奠定了基础 。 ”
场景的开放是青岛工业互联网向2.0版升级的基础 。 目前青岛围绕12大类、63个细分小类 , 分行业、分领域公开发布了3000个“工业赋能”场景 , “加快推进企业‘触网’的同时 , 也吸引更多服务商为青岛企业工业互联网改造注入新活力 。 ”卞成说 。
引进国家级平台也是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举措 。 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是工信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 是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为建设主体 , 以青岛为主中心 , 北京、上海、深圳、湛江为分中心的“1+4”体验中心 。 采访人员在位于青岛高新区的体验中心展厅看到 , 这里有微缩产线体验区、全景案例展示区、创新能力区等多个展区 , 围绕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搭建了数十个成熟解决方案案例 。 “体验中心主要承担体验、培训、咨询三大任务 , 培训面向工业企业、服务商、地方政府等 。 2021年培训上万人次 , 为多家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 ”唐旖浓说 。
像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这样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 已有不少在青岛落地 。 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纷纷来青岛布局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均已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 。
此外 , 青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也迅速推进 。 周林介绍 , 目前青岛已建成12个规模以上数据中心 , 青岛海洋超算中心、AI智能视觉开放平台等一批超算中心投入运营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关键基础设施实现突破 , 同时 , 青岛已建成全光网城市 , 5G基站建设和网络商用全面展开 , 实现了主城区及重要公共区域的连续覆盖 , 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