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 互联网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
网络购物会泄露个人消费偏好;购买理财、保险等会掌握人的资产信息;打车会泄露地理位置及行踪……计算机通过数据分析和聚合 , 可以完整地刻画出一个人的完整画像 , 比如你的资产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成员、消费偏好、单位信息甚至每天的行踪轨迹 。
昨日 , 由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 。 对普通用户来说 , 算法这个名称似乎有点“高大上” , 但在现实生活中 , 每个人几乎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进入算法控制的“射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懂我的人伤我最深”
你碰到哪些反感的算法?
所谓的算法推荐技术 , 是指应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 , 向用户提供信息内容 。 值得注意的是 , 算法作为工具不像一些平台强调的中立、无害 , 相反在流量大棒的指引下成了收割用户的手段 。
杭州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算法工程师告诉橙柿互动采访人员:“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出台前 , 一些机构过度向用户索取信息 , 有意无意地收集信息 。 当这些信息被聚合在一起 , ‘危害’轻一点的 , 是可以针对用户精准营销用来‘杀熟’;如果这些信息被贩卖或者被不法分子利用 , 数据也会成为‘凶器’ , 这大概也是近年来许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屡屡能够得手的一个原因 。 ”
用网友们的话来说:往往最懂我的人伤我最深 。 经常打车的人反倒需要花更多路费 , 本来只想买个东西却一不小心陷入了无节制购物的陷阱……
在日常生活中 , 你碰到过哪些令你反感的算法?
1.了解用户画像后变相涨价
和朋友一起从一个地方打车去另一个地方 , 同一个打车软件上你俩显示的路费却不一样 , 为什么经常打车的人反倒车费更贵;
出门旅游 , 打开某旅行平台 , 同一家酒店 , 你和家人搜索显示的同一房型价格却完全不一样;
甚至于点个外卖 , 都可能出现同一家饭店的同一个菜 , 大家花的钱却不一样的情况 。
日常生活中 ,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 在互联网平台上订酒店、打车、点餐 , 页面上跳出来的价格却不一样 。 这些都是互联网平台针对不同特征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 , 还有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大数据杀熟” 。
2.本想买个杯子最后换了所有家具
上个月给女朋友网上搜索过一款项链 , 现在隔三五天就能收到各类箱包、化妆品、奢侈品的推送?
本来只是想买个喝水杯 , 结果智能热水壶、厨房小家电 , 甚至餐桌餐椅等家具都开始疯狂推荐 , 买到最后你可能换了家里所有配置 。
再或者 , 你在某App上买了一款金融产品 , 然后隔三岔五就会收到相似的理财产品信息、保险服务 , 甚至是购房推荐?
在网上搜索过一款产品 , 接下来就会收到与此款产品类似的推荐?没错 , 陷入“算法陷阱”的人往往是不理性的 , 开启了无节制的消费 。
3.低俗、夸张等垃圾信息泛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