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双减”调查报告: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

3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75.5%的家长认为周一至周五孩子在家阅读、运动、劳动、社会实践总时间增加;68.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加;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 。
除了“双减”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外,《报告》还具体调查分析了“双减”改革面临的五大方面困难和挑战,并给出了深化“双减”改革的建议 。
关于“双减”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报告》提到,91.2%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取得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50%以上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太高是学习压力的最大来源 。
53.2%学生认为教师能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关于“双减”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报告》指出,“双减”政策受到普遍赞同,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学校作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课后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 。
【全国“双减”调查报告: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报告》显示,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表示赞同“双减”政策的比例分别是 96.8%、92.8%、90.5%和 96.0% 。“双减”政策得到了普遍赞同,尤其是得到学生和校长高度赞同 。
88%以上教师自觉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75.3%的学生感受到作业量比上学期减少,83.4%的学生基本能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或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
53.2%学生认为教师“能根据我的学习情况布置针对性的作业”,47.8%的学生认为 “增加了需要动脑思考的作业”,45.9%的学生认为“增加了科学、体育、艺术类等活动作业”等 。
89.0%的学生对课后服务满意,其中 64.2%非常满意;88.4%的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其中 48.3%非常满意 。85.8%的学生参与了课后服务,超74%的学生每周参加 5 天课后服务 。学校课后服务平均每天 120 分钟 。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丰富,超过 91%的学校提供作业辅导和各类兴趣课程 。各省学校课后服务均以作业辅导和各类兴趣课程为主 。
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
《报告》还提出,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满意度高,居家学习活动内容发生积极改变,睡眠时间增加,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建立 。
《报告》显示,86.5%的学生喜欢学校学习生活,其中,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学生喜欢学校学习生活的比例分别为90%、88.1%、79.9% 。
75.5%的家长认为周一至周五孩子在家阅读、运动、劳动、社会实践总时间增加,其中28.2%的家长认为增加了2小时以上,增加了1-2 小时的比例为 35.9%,增加了1小时以内的比例为11.4% 。
68.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加,小学平均睡眠时间为9.3小时,初中为8.5小时 。
83.5%的学生未参加校外学科培训,63.3%的学生未参加非学科类培训 。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学生中,31.5%的家长认为孩子参加学科类培训班的数量减少了 。
95.2%的家长认为学校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56.2%的“学校有家庭教育网络平台”,促进了家长科学育人能力提升 。
“双减”改革面临五大方面困难和挑战
关于“双减”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报告》重点提到了五个方面,涉及作业设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教师负担加重等方面 。
《报告》指出,一是教师高质量作业设计能力亟待提高 。74.3%的教师表示,“双减”后“作业设计要求更高了” 。近五成教师认为,设计高质量作业面临“作业素材与相关资源不够”和“设计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的能力不强”的困难 。
二是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12.7%的学校反映,课后服务教师补贴没有任何经费保障,涉及73 个县(市区),占 34.2%;19.5%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未收到报酬;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的学校,每课时课后服务津贴平均为57元,各省学校之间平均在 24-86 元之间;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经费来源于财政补助的比例不足 20%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