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瑞生物科技20年:孵化传奇, 却不止于“传奇”( 二 )


在金斯瑞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朱力看来 , “基因合成是一个很基础 , 但同时也很核心的技术 , 不管做药还是做科研 , 都需要基因 。 我们向客户提供基因合成服务 , 在一定意义上 , 就是向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创新的源头和动力 。 这是我们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 ”
金斯瑞也开始迎来资本市场的认可 。 2015年最后一天 , 金斯瑞成为南京首家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 , 市值接近2.8亿美元 。 如今 , 金斯瑞市值已经达到650亿港元 。
业内人士认为 , 金斯瑞20年的发展路径 , 几乎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时代奋进的缩影 。 其成功的一大因素 , 便是搭上了国内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的快车 。 2012年 ,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发布 , 生物医药被正式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15年 , 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 , 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突破的发展领域;2016年 ,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重申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 , 提出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的重要论断 。
几乎与CAR-T业务同时 , 金斯瑞也在布局CDMO(研发服务外包)业务 。 彼时 , 受到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 一批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开始成长 , 而金斯瑞的CDMO业务 , 正是为这些生物公司的抗体药物及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提供从靶点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端到端服务 。 2018年左右 , 金斯瑞决定成立独立的业务模块 , 来拓展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CDMO业务 , 即金斯瑞蓬勃生物 。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布局 , 今天的金斯瑞 , 植根于坚实的基因合成技术 , 已打造了覆盖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平台(CRO)、生物医药合同研发生产(CDMO)平台、细胞治疗平台及工业合成生物产品平台的业务体系 。 公司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 , 报告期内扣除子公司传奇生物之外的集团业务(非细胞疗法业务)的净利润约4800万美元—5160万美元 , 同比增长12.9 % —21.4 % 。
走过20年 , 不止于“传奇”
除了CAR-T领域的光环 , 走过20年的金斯瑞 , 还在更多领域缔造自己的“传奇” 。 金斯瑞集团已拥有了两家海外上市公司 , 一家“独角兽”企业 , 一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经充分孵化后 , 旗下CDMO公司蓬勃生物投后估值也已超过了10亿美元 , 静待成为集团中第二家“独角兽”企业 。
目前 , 金斯瑞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业务、生物药CDMO业务、细胞治疗业务均在GCT(基因与细胞治疗)上强势发力 , 金斯瑞深耕GCT行业的全产业链模式已搭建完成 。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 , 2020年全球基因治疗市场规模达20.8亿美元 , 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05.4亿美元 。 2020年中国基因治疗市场规模为2380万元 , 到2025年将达到178.9亿元 。 2020年中国细胞基因治疗CDMO市场规模为13.34亿元 , 至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7.4亿元 。
基于此 , 金斯瑞几大板块在现阶段的业务重点 , 均是从布局GCT全产业链的战略出发 。 生命科学业务主要布局两个大方向 , 一是GCT所需的服务 , 包括ssDNA、sgRNA等;二是汲取传奇生物发展所积累的经验 , 推出一系列针对细胞治疗行业痛点的试剂及仪器 , 并通过自动化产业线升级 , 提供工业化的服务质量标准等手段 , 提升市场占有率及盈利能力 。
蓬勃生物作为当前热门的CDMO板块中的明星 , 产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将作为其投入的重点方面 。 金斯瑞蓬勃生物已经拥有了独立的融资平台 , 这对于一个重资产的业务来说 , 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
去年12月 , 蓬勃生物旗下国内最大的质粒商业化GMP生产车间在江苏镇江正式投产 , 该车间占地6400平方米 。 至此 , 公司也可为客户提供临床前研究(IIT)、IND申报、临床试验阶段、商业化生产阶段的质粒一站式服务 , 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高质量发展、mRNA药物的加速创新助力 。 此前 , 金斯瑞蓬勃生物已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质粒和病毒载体生产车间 , 此次商业化质粒GMP生产车间正式投产后 , 金斯瑞蓬勃生物还将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质粒车间和病毒载体车间独栋生产的CDMO企业 , 并且也是国内唯一拥有可为mRNA疫苗提供体外转录模板线性化质粒的GMP生产平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