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文件 , 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 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 至此 ,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 ,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 “东数西算”将如何开启算力网络新篇章?通信世界聚焦这一话题 , 广邀业界专家发表观点看法 , 我们一起透视“东数西算” 。
恰如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先生所指出的 , 当前已经进入算力时代 。 如农业时代的畜力、工业时代的电力 ,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要素 。 李正茂先生提出了算力三定律 , 简单来说就是:算力就是生产力、算力每12个月增长一倍、算力带动GDP增长 。 在中国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 , 算力的需求正如电力的需求一样成为核心生产力要素 , 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
中国也公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 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 , 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 。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统计 , 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建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 , 其中:能源电力占比最大 , 为40%左右;其次是建筑领域 , 占比超20%;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领域各自占比为5%~10% 。 非常遗憾 , 算力的生产 , 实际上就是通过消耗电力来维持的 。 另外 , 算力基础设施(硬件设备)的生产和施工 , 也会占用工业生产、建筑、交通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量 。 当然相比之下 , 电力消耗带来的环境影响在算力产生的碳排放中占比最高 。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统计数据显示 , 2020年全美IDC行业电能消耗量约为1390亿千瓦时 。 目前 , 全球的数据中心行业统共消耗了全球3%的电力生产量 , 并产生出2亿吨的二氧化碳 。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 算力所消耗的电力 , 并带来的碳排放将占整体排放量客观的比例 。 这也是发展数字经济要考虑的问题 。
在一线城市 , 获得批准建设IDC的最大瓶颈现在就是能耗指标 。 当大量算力和存贮想西部迁移的时候 , 也相当于缓解了能耗指标 。 将这些能耗也而迁移到了能源价格便宜、生产绿色化的地区 。
因此 , 东数西算是一个充分兼顾了满足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增长需求和节能减排的双碳目标之间的矛盾 , 为中国的数字化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 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战略目的:
三大显著战略目的:
利用区域地利 , 加大可再生能源在算力生产中的占比;
充分考虑东西部算力需求分布差异 , 突破发达地区算力瓶颈获得政策性支持;
吸引高算力依赖的数字化产业前往西部;
首先 , 东数西算就是利用区域优势达成节能减排的战略 。
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 。 围绕这8个节点 , 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 大量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将在这10个点展开 。
其中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14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世界级城市群 。 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区域战场 。 数字经济有三个方向:行业数字化(工业/农业/商业)、社会管理数字化(政务/城市管理/公共安全 , 等领域)、生活数字化(金融/零售/出行 , 等生活服务) 。 可以看出 , 人口越密集 , 数字经济就越发达 , 算力需求就越高 。 这三个区域必须有本地的强大算力基础设施支撑 。
成渝、云贵地区是中国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 , 水电发达 , 能源价格便宜 。 同时 , 贵州天气凉爽 , 利于IDC设备的散热 , 也比较节能 。 的确有利于发展IDC产业这种能耗高的产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