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不能“停”在信息孤岛

【智慧停车不能“停”在信息孤岛】_原题智慧停车不能“停”在信息孤岛
工人日报-中工网采访人员 徐潇
前不久 , 招商局集团旗下中集物联的工程师们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 利用物联网、自动化与机器人科技推出百变智慧车库 。 被媒体报道后 , 引起广泛关注 。
多年来 , 停车难是困扰我国城市交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 尤其是对家庭拥有汽车的消费鼓励政策使得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 。 截至2021年6月末 ,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亿辆 , 其中汽车保有量达2.92亿辆 。 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车位不足与车位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存 , 造成停车位紧张、停车场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 此外 , 空余车位数量难以精确统计、人工收费难以管控等问题层出不穷 。
智慧停车作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绝佳解决方案 , 已提出、建设多年 。 智慧停车 , 旨在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智能技术、移动支付等综合应用 , 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 解决城市停车位供需矛盾 。
为此 , 我国在智慧停车领域不断加码 , 加大力度统筹建设 。 近年来国务院及各部门出台了大量关于“智慧城市”“平安交通”建设的相关政策 。 “智慧交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2019) 》提出数字交通到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要求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 , 鼓励和规范发展定制公交、智能停车、智能公交等城市出行服务新业态 。
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和重视 , 为智慧停车行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 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预计 , 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将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 , 到2025年有望接近400亿元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目前我国有750余家智慧停车企业 , 73%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 。 然而 , 当前发展与预计的万亿元规模差距仍然巨大 。 据悉 , 在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上广深等地区覆盖率也仅为7% , 因此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互联网企业依借成熟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以及流量优势 , 也参与到智慧停车领域中来 。 其中支付宝、微信凭借支付优势联合线下停车场打通无现金支付模式 , 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阿里系)则依赖成熟的导航体系打入智慧停车 。 还有一众创业公司投入此领域 , 代表性企业有ETCP停车等 。
然而 , 智慧停车快速发展的同时 , 制约发展的最大因素依旧没有解决 。 国内很多城市虽然早早采用“互联网+”模式进行停车管理 , 但大多尚未把城市停车数据放在同一平台同一应用进行管理 。 智慧停车软件“各自为政” , 系统互不兼容 , 形成了人为的信息孤岛 , 不仅没有发挥“智慧”作用 , 反而给车主造成了更多困扰 , 极大稀释了智慧停车APP的优势 。
另一方面 , 智慧停车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 一些企业为占竞争先机 , 仓促上线停车软件 , 忽视了软硬件的维护和升级 , 服务仅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共享阶段 , 尚不能对停车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 , 智能化水平较低等等 。
实用的智慧停车软件 , 就是城市停车的“大脑” , 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 , 盘活城市各类停车资源 。 如何打破“信息孤岛” , 让智慧停车真正智慧起来 , 实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运营管理方和用户三方满意 , 还要求企业提高线上运营能力、线下服务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