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研发“钢铁战衣”助力高位截瘫火炬手传递火炬

3月4日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来到冬奥组委驻地 , 在首钢园区内传递 , 身患高位截瘫的火炬手杨淑亭身着“钢铁战衣”走完全程 。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外骨骼穿戴设备——大艾机器人 , 助力火炬手实现直立行走、传递火炬 。
【北航研发“钢铁战衣”助力高位截瘫火炬手传递火炬】北航研发“钢铁战衣”助力高位截瘫火炬手传递火炬
文章图片

“大艾的研发源于一个梦想:让重症肢体残疾人能够从轮椅上站起来 , 走起来 。 ”北航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外骨骼实验室主任、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帅梅说 ,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套可穿戴的“人工智能型”装置 , 有保护、感应肢体活动、驱动机械关节重现动作、提供额外动力的作用 。 “在它的帮助下 , 截瘫患者可以重新站立、行走 。 ”
基于仿生运动学原理以及残疾人运动学特点 , 研发团队通过搭载智能传感网络和智能控制系统 , 依托多关节协调控制中心 , 让外骨骼机器人模拟出人类慢速、中速、快速行走的几种典型特征 , 突破外骨骼机器人智能生物感知与仿生步行、人机融合多模式混合控制等关键环节 , 实现机器人辅助与人体行为的自适应 。
北航研发“钢铁战衣”助力高位截瘫火炬手传递火炬
文章图片

面向不同身形的患者 , 外骨骼机器人仅在五分钟内就能完成调整和穿戴 。 “只需推动调节腿杆的长度和腰部的宽度 , 不管是一米八的壮汉还是身形小巧的姑娘都能快速适配 。 ”帅梅补充 , 它还有一颗“智慧大脑”——能感知到使用者行走快慢等主观意愿 , 通过科学地调节行走速度、步态 , 完成爬楼梯、上下坡、进出电梯等复杂动作 。
经过了5个月的适配训练 , 杨淑亭与外骨骼机器人完美配合 , 顺利完成了火炬传递 。 “能以这样的方式作为残疾人代表参与到冬残奥会中 , 我感到非常荣幸 。 ”杨淑亭说 , 希望每一位运动员都能够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 , 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
帅梅表示 , 外骨骼机器人仿生技术在火炬接力场景中的应用展示 , 不仅辅助火炬手实现直立行走传递火炬的梦想 , 还将有力推动中国仿生机器人领域的科技进步与技术突破 , 推进医疗、健康、物流等多行业的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