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
新年伊始 , 事件发生 , 新闻交替 。
身处于巨变的时代 , 我们常会感到迷茫 。 如何理解外部世界 , 完成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真理的更深刻的体认?增加智识是一个方法 。
掌握越多知识 , 越能增加对世界与自我的把握 。 岁末年初 , 知乎照例发布了年度榜单 , 以提问和回答的方式 , 切入我们关心的一切 , 我们和4位知乎答主聊了聊他们过去一年的新知 。
”
文章图片
知乎答主@ 刘宇航
宾大数学博士 , 北大博后
除了数学学术以外 , 也关心围棋赛事
2021年6月 , 90后北大数学老师韦东奕拎着一瓶矿泉水、三个馒头的视频爆红网络 。 宾大数学博士、北大博后刘宇航和“韦神”同一年读大学 , 目前 , 刘宇航在做基础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分几何 。 在“ 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手拿馒头、矿泉水受访 , 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给我们哪些启示? ”这篇回答中 , 刘宇航拉近镜头 ,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天才的视角 。
对话刘宇航
Q 可否分享一则你领域中不为行业外人所知的常识?
A 厉害的数学家不一定都在顶尖名校任教 。 比如犹他大学是美国的代数几何重镇 , 但是整体排名却不是很高 。
Q 你关心的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最大变化或事件是?
A 这个很难总结 , 因为数学有很多分支 , 不同领域的人关心的问题也不同 。 我个人认为 , Peter Scholze用形式化验证的方法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证明了他所提出的condensed math项目中的定理 , 这可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可能下一代数学家会将计算机作为辅助证明的工具 。
Q 过去一年 , 你获得的最有趣的或是印象最深的知识是?
A 专业领域的知识比较难解释 。 有个有趣的事情是 , 数学论文作者数量过去几年一直在增加 , 好像从平均每篇2.1个作者增长到了2.4 。
Q 对你来说 , 获取知识的快乐是怎样的?与他人分享知识的快乐是怎样的?
A 获取知识的快乐 , 有点像是发现宝藏或者是把玩玉器的快乐 。 数学定理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句子 , 它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深度和妙处值得人仔细体会 。 与其他人分享知识 , 如果对方对数学领域不甚了解的话 , 会有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愉悦感;如果对方也是行家的话 , 相互交流各自领域所关心的问题 , 也能带来很多启发 , 看到之前忽略的一些思考的角度 。
Q 你如何总结或理解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2022年 , 你有怎样的期盼?
A 过去一年发表了3篇文章 , 人生大事也定下来了 。 未来的一年 , 希望在学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
文章图片
知乎答主@闫某某
2020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读博士
中科大科学岛分院研究生会主席
2021年5月28日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 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 , 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 。 科研人员称新纪录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 , 也为迈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础 。
闫广厚(知乎ID“闫某某”)是2020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读博士、中科大科学岛分院研究生会主席 , 彼时他就在现场 , 亲眼见证了EAST 的表现后 , 他分享了自己的见闻: 中国“人造太阳”EAST 创世界纪录实现1亿摄氏度百秒 , 有哪些意义?我们离可控核聚变更近了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