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采访人员走进贵州省环境监控中心 , 看到巨大的LED大屏正实时显示监控排污情况 。 去年 , 随着贵州省污染源自动监控智慧监管体系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 全省917家重点排污单位1226个环保“天眼”登云上网 , 所有重点排污单位实现自动监控全覆盖、监测数据全收集 。
“由主管部门统一安装用于监管的智能监控仪 , 可对监测数据、参数设置、运行状态等进行采集、分析、集成 , 并上传至监管平台 , 平台一旦发现数据异常 , 会发出报警或预警信息 , 并通过改变数据颜色提示变化 , 判断是否有人恶意破坏、篡改数据 。 ”省环境监控中心环境监察科副科长童星然说 , 无论是设备处于校准状态、故障状态还是恶意破坏 , 都可通过数据颜色的变化及时警示 , 不仅提升了环境执法监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 也切实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 数据显示 , 2021年全省通过智慧平台提供的线索和证据 , 查获涉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或其他严重违法行为17起 , 法院判刑2人 , 公安机关行政拘留8人 , 其他案件正在办理中;查获超标排污等违法案件133起 。
“智慧监管体系建成后 , 全省重点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由2017年的94% , 上升至2021年的98.35% 。 ”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洪涛告诉采访人员 , 贵州重点排污单位分布广 , 执法人员数量少 , 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撒网式监管” , 既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 也无法达到很好效果 , 因缺乏完整的证据链 , 企业有空子可“钻” , 逃避监管的行为“五花八门” 。
据悉 , 2017年 , 为严厉打击超标排污、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为 , 确保自动监测数据真、准、全 , 贵州省在全国创新性地提出“由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污染源现场端监控设备和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构成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的概念 。 陆续投入4000万元 , 对国家电投集团、金阳污水处理厂、乌江34号泉眼等917家重点排污单位安装智能监控仪、站房门禁、站房和排污口监控摄像头等一体化智能监控设施 , 构建了贵州省污染源自动监控智慧监管体系 , 有效解决过去监管中存在的弊端 。 (采访人员 申云帆)
编辑:张翼晶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 , 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热榜
【贵州对917家重点排污单位实现监管全覆盖】关注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