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5日14时01分 ,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 成功将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采访人员刚刚从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获悉 , 该批卫星是中关村科学城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自主研发与批量制造的 。 这次任务的成功发射 , 验证了我国具备建设卫星互联网巨型星座所必须的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以及组网运营能力 , 对于推动我国商业低轨卫星通信遥感一体化技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文章图片
银河航天“小蜘蛛网”试验组网卫星是银河航天自主研发、批量制造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 单星设计通信容量超过40Gbps , 卫星平均重量约为190Kg 。 这六颗卫星将在轨与银河航天首发星共同组成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 , 并构建星地融合5G试验网络“小蜘蛛网” , 具备单次30分钟左右的不间断、低时延宽带通信服务能力 , 可用于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网络等技术验证 。
文章图片
此前 , 美国著名商业航天公司SpaceX就在全力打造“星链”系统 , 计划以12000颗卫星打造覆盖全球的高速网络 。 此次卫星上天后构建的5G试验网络“小蜘蛛网” , 也因其对卫星互联网的构建而被一些行业人士称为“中国版星链” 。
据悉 , 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中的四颗卫星分别被冠名为“南通一号”“一土号星愿”“宣城一号”“北邮-银河号”卫星 , 此次发射上天的还有一颗遥感试验卫星为“暄铭星愿”卫星 。
【“一箭七星”背后,是“星谷”里的这家中关村科学城企业】银河航天是北京卫星互联网领域首家独角兽企业 , 已在北京建设了国际领先的卫星互联网研发基地 , 致力于卫星互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运营 , 打造卫星互联网技术高地 。 作为中关村科学城“星谷”空天产业的航天新势力 , 其在卫星平台及其核心单机的自主研发与低成本量产方面已构建核心能力 , 通过打造基于民用工业体系的商业化供应链 , 构建了卫星生产线和精益生产管控系统 , 创新性的探索“卫星设计—生产线—供应链”的铁三角模式 , 可大幅降低卫星研制成本、缩短卫星制造周期 , 是卫星低成本批量研制的重要实践 。
文章图片
中关村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 “小蜘蛛网”试验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助力北京“南箭北星”产业布局和中关村科学城全产业链生态建设 , 促进空天产业高端要素在北京的聚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